[发明专利]一种飞行颤振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74211.0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4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21 |
发明(设计)人: | 赵冬强;黄国宁;曾宪昂;严泽洲;霍应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B6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刘丽萍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颤振模型,包括弹性模型、动力系统、飞控系统、起降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弹性模型、动力系统、飞控系统、起降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一个能够在大气中飞行的颤振模型,不仅模拟了飞机的结构动力学特性,而且能够准确反映飞机的刚体运动特性,通过飞行颤振模型,能够验证常规颤振特性,刚弹耦合颤振特性以及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本发明的飞行颤振模型具有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 模型 | ||
【主权项】:
一种飞行颤振模型,用于进行飞机的飞行颤振特性验证,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模型,所述弹性模型包括机身(1)、机翼(2)、平尾(3)、垂尾(4)和发动机(5),以及所述弹性模型进一步包括金属梁(101)、维型框(102)和配重块(103),所述金属梁(101)为飞机主体承力框架,通过改变金属梁(101)在各个框段位置的截面尺寸来模拟机翼、机身、平尾、垂尾和发动机部件沿展向的刚度分布,所述维型框(102)为机翼承力框架,且在维形框(102)的前后缘粘贴配重块(103),从而实现包括机翼、机身、平尾、垂尾和发动机部件沿展向各个框段的质量分布;动力系统,包括安装在机翼(2)上的发动机(5),以及安装在机身(1)内的动力源(6);飞控系统,包括安装在机身(1)上的飞控计算机(7)和飞控传感器(8),以及安装在机翼(2)、平尾(3)和垂尾(4)上的伺服作动器(9);起降系统,包括安装在机身(1)上的前起落架(10)、主起落架(11)、降落回收装置(12);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安装在机身(1)上的实时数据采集器(13)和布置在弹性模型上的加速度传感器(1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7421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