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柔性加载成形碟形件的柔性加载放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3450.2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7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沙朝飞;刘会霞;王霄;孙先庆;李聪;李立银;高帅;沈宗宝;马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2/10 | 分类号: | B21D22/10;B21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激光柔性加载成形碟形件的柔性加载放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激光柔性加载成形碟形件的柔性加载放置装置,包括脉冲激光产生系统、碟形件成形系统、压力夹系统、柔性模放置转换系统和碟形件控制系统。利用脉冲激光和柔性薄膜作为加载载荷,利用较高精度的碟形件多工艺成形模具来保证高精度碟形零件的同轴度要求。将碟形件多工艺成形模装配在碟形件多工艺成形模安装槽中使得碟形件多工艺成形模可以取出,实现了成形废料的有效清除,解决了多次加工后成形废料堵塞模具的问题,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利用柔性模放置转换系统和压力夹系统对柔性加载过程进行自动化,提高了制造碟形零件的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柔性 加载 成形 碟形件 放置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主权项】:
激光柔性加载成形碟形件的柔性加载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激光产生系统、碟形件成形系统(3)、压力夹系统(4)、柔性模放置转换系统和碟形件控制系统;所述脉冲激光产生系统包括固定孔系基座(1)、三维可调整保持架(5)、脉冲激光器(8)、平面反射镜(7)和调焦镜(6);所述三维可调整保持架(5)通过六角螺栓与底部的固定孔系基座(1)相连接,且三维可调整保持架(5)安装在固定孔系基座(1)的右侧;所述三维可调整保持架(5)上安装有调焦镜(6)和平面反射镜(7);所述平面反射镜(7)安装在调焦镜(6)的正上方且平面反射镜(7)与水平面成45°夹角;所述碟形件成形系统(3)包括成形基架(16)、碟形件多工艺成形模(23)和移动平台(2);所述成形基架(16)底部开设的基架螺孔(17)通过六角螺钉安装移动平台(2)上;所述成形基架(16)上开设有碟形件多工艺成形模安装槽(26);所述碟形件多工艺成形模安装槽(26)内放置有碟形件多工艺成形模(23);所述移动平台(2)通过六角螺钉安装在固定孔系基座(1)上;所述压力夹系统(4)包括气缸(18)、转动销(20)、传动块(21)、转动轴(19)和压力头A(22)和压力头B(39);所述压力头A(22)和压力头B(39)为“7字型”结构;所述气缸(18)垂直安装在成形基架(16)右侧;所述传动块(21)一侧开设有圆通孔A,另一侧开设有圆通孔B;所述气缸(18)一端通过转动销(20)与传动块(21)上开设的圆孔A相连接;所述传动块(21)开设的圆孔B与转动轴(19)相连接;以传动块(21)为中心,转动轴(19)分别连接压力头A(22)和压力头B(39)一端,压力头A(22)和压力头B(39)另一端置于成形基架(16)上端表面;所述转动轴(19)两端分别安装在成形基架(16)开设的耳座A(24)和耳座B(38)上;所述柔性模放置转换系统包括上顶板(40)、伸缩缸(30)、旋转台(31)、电机(32)和转换架基座(33);所述上顶板(40)上对称均开设有上下布置的约束层安装槽(29)和柔性模安装槽(28)且约束层安装槽(29)和柔性模安装槽(28)均为U形槽结构;约束层安装槽(29)U形槽结构尺寸大于柔性模安装槽(28)U形槽结构尺寸;且所述柔性模安装槽(28)的长宽尺寸不小于成形基架(16)上表面的长宽尺寸;所述电机(32)底部安装在转换架基座(33)上;电机(32)顶端上安装有旋转台(31);所述旋转台(31)上安装有伸缩缸(30);所述伸缩缸(30)上端固定有上顶板(40);所述转换架基座(33)通过六角螺钉安装在固定孔系基座(1)上;所述碟形件控制系统包括脉冲激光控制器(9)、计算机(10)、高度控制系统(11)、旋转控制系统(12)、气缸控制系统(13);所述脉冲激光控制器(9)、高度控制系统(11)、旋转控制系统(12)、气缸控制系统(13)彼此并联并分别与计算机(10)相连接;所述脉冲激光器(8)与脉冲激光控制器(9)一端相连接;脉冲激光控制器(9)另一端与计算机(10)一端相连接;所述计算机(10)分别与高度控制系统(11)、旋转控制系统(12)和气缸控制系统(13)相连接;所述高度控制系统(11)与伸缩缸(30)相连接;用于控制伸缩缸(30)的上下运动;所述旋转控制系统(12)与电机(32)相连接;用于控制旋转台(31)的旋转运动;所述气缸控制系统(13)与气缸(18)相连接;用于控制压力头A(22)和压力头B(39)的加载和卸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8345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电缆故障诊断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超低温热泵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