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主动不确定性抑制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气层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94248.X | 申请日: | 201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32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07 |
发明(设计)人: | 薛刘朋;张传林;李辉;贺帅鹏;黄瑶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H02M7/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主动不确定性抑制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气层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混合动力汽车电气层的拓扑结构进行数学建模;S2,对系统模型进行变换;S3,分别将L1、L2、R1、R2、Cdc用基准值和时变不确定项表示;S4,结合步骤S3,将步骤S2中的模型表示为带有不匹配集总扰动项的模型;S5,使用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方法,求解控制器μ1和μ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利于控制系统发挥其闭环调节能力并有效抑制内部参数摄动及外部干扰的影响,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对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主动 不确定性 抑制 混合 动力 汽车 气层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主动不确定性抑制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气层控制方法,所述的电气层包括与燃料电池连接的boost电路以及与超级电容器连接的双管buck‑boost电路,所述的boost电路和双管buck‑boost电路输出端并联且连接逆变器,所述的boost电路包括第一电感L1和第一开关管S1,所述的双管buck‑boost电路包括第二电感L2、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第二电感L2一端连接超级电容器输出端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集电极与第三开关管S3的发射极,第二开关管S2的发射极接地,第三开关管S3的集电极与boost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混合动力汽车电气层的拓扑结构进行数学建模,表达式如下:![]()
![]()
![]()
其中,R1为第一电感L1的串联电阻,R2为第二电感L2的串联电阻,Cf为与燃料电池输出端并联的电容,Cdc为与boost电路和双管buck‑boost电路输出端并联的电容,ifc、isc分别为L1、L2中的电流,vdc为直流总线电压,μ1、μ2、μ3分别为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的占空比,k定义如下:在电流isc>0,即双管buck‑boost电路工作在boost状态下,k=1,在电流isc<0,即双管buck‑boost电路工作在buck状态下时,k=0;S2,令x1=ifc,x2=isc,x3=vdc,μ23=k(1-μ2)+(1-k)μ3,对系统模型进行变换:![]()
![]()
![]()
S3,分别将L1、L2、R1、R2、Cdc用基准值和时变不确定项表示:![]()
![]()
![]()
其中,Li0、Ri0和C0为与Li、Ri和Cdc一一对应的基准值,
和ΔC(t)为与Li、Ri和Cdc一一对应的时变不确定项,下标i=1或2;S4,结合步骤S3,将步骤S2中的模型表示为带有不匹配集总扰动项的模型:![]()
![]()
![]()
其中,d1(t)、d2(t)、d3(t)为不匹配集总扰动项,表达式为:![]()
![]()
![]()
S5,使用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方法,求解控制器μ1和μ23,计算式如下:![]()
![]()
其中μ1控制与燃料电池连接的boost电路,μ23控制与超级电容器连接的双管buck‑boost电路,
和
为与不匹配集总扰动项d1(t)、d2(t)和d3(t)一一对应的干扰观测器,k1、k2分别为常数增益,ifcd、iscd、x3d分别为x1、x2、x3的参考信号,其中ifcd、iscd为期望的常值变量,
分别为ifcd、iscd的微分,x3d满足如下微分等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9424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