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端异步数据的长距离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零序参数精确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2803.9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3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坚;倪识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7/08 | 分类号: | G01R27/08;G01R27/2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赵丽影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端异步数据的长距离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零序参数的精确测量方法。基于同塔四回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得到相对应的传输线方程;通过本发明给出的测量方式测量四回输电线路首末两端的稳态零序电压和稳态零序电流,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得到长距离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的零序电阻、零序电感、零序电容参数。本发明方法基于分布参数模型,因此特别适合于长距离输电线路,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能在两端电压电流不同步的情况下,实现线路零序参数的精确测量。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异步 数据 长距离 塔四回 输电 线路 参数 精确 测量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双端异步数据的长距离同塔四回输电线路零序参数精确测量方法,所述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为线路a、线路b、线路c和线路d,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线路采用停电或带电方式进行测量;若线路采用停电方式,线路接线方式如下:线路a首端三相短接施加单相电源,末端三相短接接地;线路b首端三相短接悬空,末端三相短接接地;线路c首端三相短接悬空,末端三相短接接地;线路d首端三相短接悬空,末端三相短接接地;若线路采用带电方式,则跳开四回线路中任意一回的任意一相,0.5‑1秒后利用重合闸合上开关,恢复线路供电,通过人为制造故障,注入零序电流;步骤2,测量线路a、线路b、线路c和线路d首端和末端的零序电压数据和零序电流数据;步骤3,对步骤2所得的零序电压测量数据和零序电流测量数据,采用傅立叶算法得到该独立测量方式下首端和末端的零序基波电压相量和零序基波电流相量,再利用这些相量数据将同塔四回输电线路的零序参数求解出来;所需求解的参数包括零序自阻抗参数Z0,零序互阻抗参数Zab、Zac、Zad,零序自电纳参数Y0,零序互电纳参数Yab、Yac、Yad;根据以下两式求解出所有的零序参数:同塔四回线路定义为平行架设且长度同为l,定义a、b、c、d四回输电线路首端的零序基波电压相量分别为末端的零序基波电压相量分别为首端的零序基波电流相量分别为末端的零序基波电流相量分别为所述步骤3中的零序参数求解过程如下:步骤3.1,引入同步角,将双端不同步测量数据转换为双端同步数据;计算同步角,将双端不同步测量数据转换为双端同步数据;按照下式计算首末端的电压电流数据;使用欧拉公式对上述相量进行变换其中,fi(l)、fi(0)、gi(l)、gi(0)和αsi、αri、βsi、βri分别表示对应相量的幅值和相位;以末端电压电流数据的相位作为参考,由于计算参数时使用的是稳态状态下的数据,所以首端数据的幅值保持不变,并且二者的相位差不变;有:设同步角为θsi,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同步角θsi:使用欧拉公式,将首端同步相量写为如下形式:步骤3.2按照下式计算四组传播系数;步骤3.3将传播系数代入下式计算波阻抗;步骤3.4根据四组传播系数和波阻抗计算转换零序参数;步骤3.5根据下式求解零序参数,并转换为对应的电阻电感电容参数求解零序参数;其中,符号ω=2πf,f为电力系统频率50Hz,l表示线路长度,上述公式中的i=1,2,3,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0280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