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荒漠草原蝗虫绿色防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410571.1 申请日: 2016-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6135192B 公开(公告)日: 2019-10-25
发明(设计)人: 韩海斌;刘爱萍;高书晶;徐林波;王宁;谭瑶;牛文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M99/00 分类号: A01M9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国省代码: 内蒙古;1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荒漠草原蝗虫绿色防控方法,其包括系统调查方法、天敌保育方法、信息素治蝗方法、生态治蝗方法、物理治蝗方法、牧禽治蝗方法和杀虫真菌治蝗方法共7种蝗虫防控方法,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上述蝗虫防控方法中的2~7种方法组合搭配使用,用于对荒漠草原中的蝗虫进行综合防治。本发明中采用的荒漠草原蝗虫绿色防控方法是采取单项防治方法进行组合集成,对荒漠草原中的蝗虫进行综合防治,能够100%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绝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从而能够达到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从而有效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在控制害虫危害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活环境。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荒漠 草原 蝗虫 绿色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荒漠草原蝗虫绿色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荒漠草原蝗虫绿色防控方法包括系统调查方法、天敌保育方法、信息素治蝗方法、生态治蝗方法、物理治蝗方法、牧禽治蝗方法和杀虫真菌治蝗方法共7种蝗虫防控方法,采用上述7种方法搭配使用,用于对荒漠草原中的蝗虫进行综合防治;所述系统调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卵期:3‑4月份在荒漠草原蝗虫发生区,对地下8‑15cm的地表进行挖掘,等距离抽取100个样点,每个样点1平方米,一周调查一次,共调查2次,具体调查内容为调查蝗虫卵的数量和密度,并预测当年的蝗虫发生情况,及时制定蝗灾防治计划;b、蝗蝻期:在蝗虫发生区发现蝗蝻出土后3天开始,一周调查一次,至少抽取50个样点进行扫网调查,每个样点扫100网,直至调查至成虫羽化盛期;c、成虫期:自发生区蝗蝻羽化盛期后的第5天开始,一周调查一次,随机网捕成虫,统计雌雄比;所述杀虫真菌治蝗方法具体为:在2‑3龄蝗蝻期,将绿僵菌油悬浮剂按1∶3~1∶4的比例进行稀释并充分搅拌混匀,选用80目的滤网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绿僵菌加入药箱,采用自动喷雾器或农用飞机进行超低容量喷雾,用量为每公顷1L~1.5L;所述天敌保育方法具体为:播种阿拉善点地梅或二色棘豆这种早期开花的牧草,为蝗虫寄生性天敌昆虫提供栖居和补充营养的场所;所述信息素治蝗方法具体为:在草原上,每公里放置一个高40~50cm的四面敞口并且有盖的信息素释放箱,采用信息素释放箱诱集蝗虫,干扰蝗虫的生活习性,为蝗虫的天敌昆虫提供大量的寄主及抗强紫外线的栖居场所;所述生态治蝗方法具体为:首先在紧邻草场的农田种植蝗虫厌食植物,所述蝗虫厌食植物为马铃薯、油菜、胡麻或豆类,从而营造一个不利于蝗虫发生的生态环境;然后对草场实行科学管理和划区轮牧,每个轮牧周期为45~50天,每公顷草场牧羊的数量控制在1只以下;所述物理治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卵期:在农牧交错地区,在秋季和春季对草原周边的农田进行翻耕,将蝗虫卵翻耕到地表;b、蝗蝻期:在1‑2龄蝗蝻盛期,利用大型吸蝗机或捕蝗机在蝗虫暴发的草原地区对蝗蝻进行捕杀,每半个月捕杀一次,共捕杀3次;所述牧禽治蝗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草原蝗虫发生区,在蝗蝻期释放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每千亩草原放养500~600只牧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1057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