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材料磨损量和磨损温度场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19896.6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4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升;闫文青;李立新;胡盛德;徐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磨损量和磨损温度场的测量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摩擦机构(1)的电机(7)与磨盘(11)轴连接,可旋转压梁座(9)铰接有压梁(10),待测量的试样(13)装在压梁(10)的试样固定套(12)内。流量控制机构(3)的润滑剂容器(18)通过软管依次与增压器(19)、滑动阀(20)和滴管(21)连接;磨损测量机构(4)的丝杆(27)下端穿过丝杆座(26)与滑块(25)球铰,滑块(25)和压头(23)通过弹簧(24)连接,加载立柱(22)侧壁上设有磨损标尺(32)和载荷标尺(30)。测温机构(5)的热电偶固定杆(33)装有热电偶(34);电机控制器(2)与电机(7)电连接;热电偶(34)与无纸温度记录仪(6)电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和通用性强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磨损 温度场 测量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材料磨损量和磨损温度场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由摩擦机构(1)、电机控制器(2)、流量控制机构(3)、磨损测量机构(4)、测温机构(5)和无纸温度记录仪(6)组成;所述摩擦机构(1)由电机(7)、工作台(8)、可旋转压梁座(9)、压梁(10)、磨盘(11)、试样固定套(12)和压梁定位板(14)组成;电机(7)固定在工作台(8)的面板下平面,电机(7)与磨盘(11)轴连接;工作台(8)的面板固定有压梁定位板(14)和可旋转压梁座(9),压梁定位板(14)位于磨盘(11)的右侧,可旋转压梁座(9)位于磨盘(11)的左侧;可旋转压梁座(9)的上部铰接有压梁(10),压梁(10)的另一端与压梁定位板(14)的后侧面相接触,压梁(10)的下平面装有试样固定套(12),试样固定套(12)位于磨盘(11)半径0.6~0.8倍处的正上方;所述流量控制机构(3)由下横梁(15)、垂直杆(16)、上横梁(17)、润滑剂容器(18)、增压器(19)、滑动阀(20)和滴管(21)组成;工作台(8)的面板固定有垂直杆(16),垂直杆(16)位于可旋转压梁座(9)右侧,垂直杆(16)的上端固定有上横梁(17),上横梁(17)的伸出端端部装有润滑剂容器(18),靠近垂直杆(16)的下部固定有下横梁(15);下横梁(15)的伸出端端部装有滴管(21),润滑剂容器(18)通过软管依次与增压器(19)、滑动阀(20)和滴管(21)连接;所述磨损测量机构(4)由加载立柱(22)、压头(23)、弹簧(24)、滑块(25)、丝杆座(26)、丝杆(27)、转轮(28)、载荷指针(29)和磨损指针(31)组成;工作台(8)的面板上固定有加载立柱(22),加载立柱(22)位于压梁定位板(14)的正后方,加载立柱(22)的前侧面开有“T”形导槽(39),加载立柱(22)的右侧面设有磨损标尺(32)和载荷标尺(30);“T”形导槽(39)内由下往上依次装有压头(23)和滑块(25),压头(23)和滑块(25)通过弹簧(24)连接,丝杆座(26)固定在加载立柱(22)的上部,丝杆(27)的下端穿过丝杆座(26)中心与滑块(25)球铰,丝杆(27)的上端固定有转轮(28);压头(23)和滑块(25)的右侧面对应地装有磨损指针(31)和载荷指针(29),所述磨损指针(31)和载荷指针(29)指向对应的磨损标尺(32)和载荷标尺(30);所述测温机构(5)由热电偶固定杆(33)、热电偶(34)和支柱(35)组成;在工作台(8)的面板固定有支柱(35),支柱(35)位于压梁定位板(14)右侧,支柱(35)固定有热电偶固定杆(33),热电偶固定杆(33)的伸出端端部装有热电偶(34);电机控制器(2)和无纸温度记录仪(6)分别固定在工作台(8)的面板上;电机控制器(2)的R、S和T三个接线脚通过电线与所述电机(7)的U、V和W三个接线端对应连接;所述热电偶(34)的L、N两个接线脚通过电线与无纸温度记录仪(6)的L、N两个接线口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1989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花生红衣涩味的方法
- 下一篇:双玻光伏组件用层压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