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46439.6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8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培;梁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东阳展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受精卵孵化: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在0.1~0.5万粒/升,提供氧气和水流,加入4~8mg/升的盐酸多西环素,孵化11~14小时后发育成担轮幼虫。2、苗种培育:担轮幼虫经过12~15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面盘幼虫,再经过22~25小时的生长发育后喂食浓度为5000~15000个/毫升的金藻。从砗磲的外套膜提取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培育3~4天后接种。接种虫黄藻2~7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进行培育,整个苗种培育过程提高微流水并保持良好光照。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成活率高和可规模化操作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育苗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苗种培育用水获取:抽取南海海区的表层海水,过滤后作为幼苗培育用水,主要水质指标要求如下:水温在27~30℃之间,盐度在31~35‰,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pH值在8.2~8.5之间,透明度在15米以上;(2)受精卵孵化a、将刚诱导产出的砗磲受精卵移入孵化桶,密度要求为0.1~0.5万粒/升,水位保持在30~50厘米,用筛子将孵化桶内的粘液和杂质去除,每个孵化桶中放1~2个充氧气石;b、在受精卵放入孵化桶后,每个桶中加入盐酸多西环素4~8mg/升;在孵化的过程中孵化桶表面要用高密度的筛绢网盖住,避免脏物掉入和蚊虫进入;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提供微流水,保持孵化桶中各项水质指标稳定;受精卵孵化11~14小时后发育成为具有纤毛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3)苗种培育a、喂食:担轮幼虫经过12~15个小时的生长后发育成为具有滤食功能的面盘幼虫,面盘幼虫再经过22~25小时的生长发育后投喂浓度为5000~15000个/毫升的金藻;每两天喂食一次;面盘幼虫培育期间施行微流水培育或每隔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超过原水量的1/4;b、提取成年砗磲内的虫黄藻:割取成年砗磲的外套膜,去除多余的组织,用剪刀将外套膜剪成碎片,将砗磲外套膜碎片按照重量比1:25~35的比例浸泡在过滤消毒后的常温海水中;25~35分钟后,当外套膜变成白色时,即表示虫黄藻已经被大量提取出来;然后用70~80目的网过滤去除杂质,收集含有虫黄藻的过滤液,然后将浓度调为900~1000粒/ml的虫黄藻液,备用;c、接种虫黄藻:喂食面盘幼虫3~4天后接种虫黄藻,在下午的4~6点,关掉水流,将提取的虫黄藻液加入幼苗培养桶中,让虫黄藻寄生在幼苗体内,4~5个小时后开启水流或适度换水;接种虫黄藻1天后,用显微镜观察幼苗,如发现幼苗体内有黄棕色的球体,则说明虫黄藻接种成功;如没有发现,则说明还有部分幼苗虫黄藻还没接种成功,这时需要再次加入虫黄藻液,确保幼苗均成功接种虫黄藻;待虫黄藻在幼苗体内寄生后停止投喂金藻;(4)着苗及稚贝培育接种虫黄藻2~7天后幼苗长出腹足,开始附着于桶底逐渐变态为稚贝,这时将稚贝移进附着池,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3万粒稚贝;附着池水位保持在50~60厘米深,流水培育,开启增氧泵增氧,并保持良好的光照;稚贝培育3个月后将砗磲苗种捞起转入干净的培育池继续流水培育,保持良好的光照强度并维持水温在27~29℃之间;稚贝经过10~12个月的生长可达直径3~6厘米大小,这时就可以移入海中底播养殖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东阳展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华东阳展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4643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360度投料的投料设备
- 下一篇:一种杂交选育全雄黄颡鱼优良品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