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自由度自适应腕关节康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47556.4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09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锋;刘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六自由度自适应腕关节康复装置,该装置采用串—并联的结构形式,具有三个主动转动自由度和三个被动移动自由度。由基座,手臂旋转台,主动支链,弧形连杆,X方向的被动移动结构,Y方向的被动移动结构,Z方向的被动移动结构等组成。其中,所述的手臂旋转台通过齿轮的外啮合与电机相连,可以实现在基座上转动(即绕X轴方向的转动);所述的弧形连杆通过轴承与手臂旋转台的左、右臂连接,可以实现绕Y轴方向的转动;X方向的移动构件通过轴承与弧形连杆连接,可以实现绕Z轴方向的转动;本发明使人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更加自然、更加舒适,具有结构简单、驱动平稳、使用方便、占用体积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自适应 腕关节 康复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六自由度自适应腕关节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串—并联的结构形式,包括基座(1)、手臂旋转台(6)、第一主动支链(A)、第二主动支链(B)、弧形连杆(7),X方向的被动移动结构、Y方向的被动移动结构和Z方向的被动移动结构;串联结构:手臂旋转台(6)的第二齿形圆弧(6‑2),通过齿轮的外啮合与小齿轮(3)连接,小齿轮(3)通过键(18)与电机(4)传动轴连接,电机(4)传动轴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外环轴承(20)、第三固定外环轴承端盖(19)与第三固定外环(2‑3)连接,电机(4)又依次通过减速器(31)、基座轴承(16)、基座轴承端盖(17)被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实现了装置绕X轴方向的旋转运动;并且手臂旋转台(6)的第二齿形圆弧(6‑2)的两端通过钢球、固定钢片分别与第二固定外环(2‑2)、第三固定外环(2‑3)连接,而第二固定外环(2‑2)和第三固定外环(2‑3)均被固定连接到基座(1)上;手臂旋转台(6)的第一圆弧(6‑1)通过钢球、固定钢片与第一固定外环(2‑1)连接,第一固定外环(2‑1)被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手臂袖口(5)通过螺钉(13)与手臂旋转台(6)固定连接在一起;并联结构:所述主动支链包括第一主动支链(A)、第二主动支链(B),第一主动支链、第二主动支链为并列的UPS支链;所述弧形连杆(7)的左、右两端通过转动副与手臂旋转台(6)左、右臂连接,所述弧形连杆(7)的中间通过转动副与上平台移动构件(8)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支链(A)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动支链下方轴承座(A‑1)、第一主动支链U副连接件(A‑2)、第一主动支链U副连杆(A‑3)、第一主动支链线性驱动器(A‑4)、第一主动支链S副连杆(A‑5)、第一主动支链S副组件一(A‑6)、第一主动支链S副组件二(A‑7)、第一主动支链上方轴承座(A‑8);第一主动支链上方轴承座(A‑8)与下平台移动构件(10)固定连接,第一主动支链下方轴承座(A‑1)与手臂旋转台第一圆弧(6‑1)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主动链下方轴承座(A‑1)、第一主动支链U副连接件(A‑2)、第一主动支链U副连杆(A‑3)组成虎克副,第一主动支链上方轴承座(A‑8)、第一主动支链S副组件一(A‑6)、第一主动支链S副组件二(A‑7)、第一主动支链S副连杆(A‑5)组成球副,第一主动支链S副连杆(A‑5)与第一主动支链U副连杆(A‑3)连接在第一主动支链线性驱动器(A‑4)上,构成移动副;所述第二主动支链(B)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主动支链下方轴承座(B‑1)、第二主动支链U副连接件(B‑2)、第二主动支链U副连杆(B‑3)、第二主动支链线性驱动器(B‑4)、第二主动支链S副连杆(B‑5)、第二主动支链S副组件一(B‑6)、第二主动支链S副组件二(B‑7)、第二主动支链上方轴承座(B‑8);第二主动支链上方轴承座(B‑8)与下平台移动构件(10)固定连接,第二主动支链下方轴承座(B‑1)与手臂旋转台第一圆弧(6‑1)固定连接;其中,第二主动链下方轴承座(B‑1)、第二主动支链U副连接件(B‑2)、第二主动支链U副连杆(B‑3)组成虎克副,第二主动支链上方轴承座(B‑8)、第二主动支链S副组件一(B‑6)、第二主动支链S副组件二(B‑7)、第二主动支链S副连杆(B‑5)组成球副,第二主动支链S副连杆(B‑5)与第二主动支链U副连杆(B‑3)连接在第二主动支链线性驱动器(B‑4)上,构成移动副;在第一主动支链(A)、第二主动支链(B)上的线性驱动器的驱动下,装置实现分别绕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旋转运动;被动移动结构:上平台移动构件(8)通过转动副与弧形连杆(7)连接,下平台移动构件(10)通过球副与第一主动支链(A)和第二主动支链(B)上端相连,实现了该装置沿X轴方向的被动移动;上滑动导轨(12‑1)与上平台移动构件(8)连接,下滑动导轨(12‑2)与下平台移动构件(10)连接,两个滑动导轨的左、右两端均与滑动导轨挡板连接,并且上滑动导轨(12‑1)与上滑块(27‑1)连接,下滑动导轨(12‑2)与下滑块(27‑2)连接,手柄杆(29)通过抱箍(28)与上、下滑块连接,实现了装置沿Y轴方向的被动移动;手柄套筒(30)与手柄杆(29)直接连接,手柄套筒(30)相对于手柄杆(29)能够上下移动,圆柱海绵套筒(9)与手柄套筒(30)连接,实现了装置沿Z轴方向的被动移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4755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沙发(C‑1123)
- 下一篇:沙发(C‑1070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