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的稻绿核菌的有效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08404.0 | 申请日: | 201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67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燕;陈铭学;牟仁祥;曹赵云;朱智伟;吴俐;曹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02 | 分类号: | C12N1/02;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绿核菌的分离方法,尤其是一种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的稻绿核菌的有效分离方法。通过稻曲球样本的采集,菌株分离:将采集的稻曲球病粒先用75%酒精浸泡10秒钟,然后放于酒精灯上自燃5秒钟,用无菌滤纸吸干其表面的水分,将表层的组织在无菌操作状态下清理干净,然后用无菌手术刀将稻曲球切开,夹取中间层,接种到浓度为0.05g/L的氯霉素的无菌PSA平板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皿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菌株纯化后进行菌株的保存。利用该方法对新鲜采集的单粒黄色、黄绿色或绿色稻曲球的分离成功率约为100%;4℃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4个月或‑70℃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稻曲球的分离成功率达90%以上和80%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种稻 病菌 毒素 稻绿核菌 有效 分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的稻绿核菌的有效分离方法,其方法如下:稻曲球样本的采集:从田间采集的新鲜的单粒黄色、黄绿色或绿色稻曲球;菌株的分离:将采集的稻曲球病粒先用75%酒精浸泡10秒钟,然后放于酒精灯上自燃5秒钟,进行消毒,用无菌滤纸吸干其表面的水分,将表层的组织在无菌操作状态下清理干净,然后用无菌手术刀将稻曲球切开,夹取中间层,接种到浓度为0.05g/L的氯霉素的无菌PSA平板培养基上,每皿接种3个点,每一样品设3个重复,接种后的培养皿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菌株的纯化:待菌落长出后3‑5天,用尖头挑针挑取黄色或白色小菌落,或者挑取边缘的菌丝移至新鲜配制且已灭菌的PSA平板培养基中,进行反复纯化,并进行菌株的保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0840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