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4.0-5.0GHz 8W GaN单片功率放大器及设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521460.8 申请日: 2016-07-05
公开(公告)号: CN106067771B 公开(公告)日: 2019-02-15
发明(设计)人: 许欢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H03F1/56 分类号: H03F1/56;H03F3/21
代理公司: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代理人: 袁英
地址: 611731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4.0‑5.0GHz 8W GaN单片功率放大器及设计方法,放大器包括输入匹配网络、级间匹配网络、输出匹配网络及pHEMT集体管。输入匹配网络的通过一支pHEMT晶体管与级间匹配网络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通过四支pHEMT晶体管与输出匹配网络相连,栅极偏置电源分别与输入匹配网络和级间匹配网络相连,级间匹配栅偏置电源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和输出匹配网络相连,简化了模块电路的设计难度,相比传统混合集成电路尺寸明显减小,确定了管芯的最佳负载阻抗和最佳源阻抗,并且设计了输入、输出和级间匹配网络的电路原理图,优化了稳定系数、输入输出驻波系统、增益、功率、效率、谐波抑制等指标,设计了单片微波功率放大器的版图。
搜索关键词: 4.0 5.0 ghz gan 单片 功率放大器 设计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4.0‑5.0 GHz 8W GaN单片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匹配网络、级间匹配网络网络、输出匹配网络、栅极偏置电源、漏极偏置电源、pHEMT晶体管S1、S2、S3、S4、S5;所述的输入匹配网络的端口1与信号源连接,输入匹配网络的端口2通过电感L1分别与栅极偏置电源的正极和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7相连,栅极偏置电源的负极接地,输入匹配网络的端口3与pHEMT晶体管S1的栅极相连,pHEMT晶体管S1的源极接地,pHEMT晶体管S1的漏极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1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6分别与漏极偏置电源的正极和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7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7与栅极偏置电源的正极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8通过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7与栅极偏置电源的正极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2与pHEMT晶体管S2的栅极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3与pHEMT晶体管S3的栅极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4与pHEMT晶体管S4的栅极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5与pHEMT晶体管S5的栅极相连,输出管芯S2、S3、S4,S5的源极均接地,pHEMT晶体管S2的漏极与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2相连,pHEMT晶体管S3的漏极与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3相连,pHEMT晶体管S4的漏极与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4相连,pHEMT晶体管S5的漏极与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5相连,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1与负载相连,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7的一端与端口6相连,另一端分别与间匹配网络的端口6和漏极偏置电源的正极相连,漏极偏置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的输入匹配网络包括与输入匹配网络的端口3连接的接地电容C1,电容C1的另一端与焊盘PAD1的一端相连,焊盘PAD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和微带线TL1的一端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背孔BVIA1的一端的相连,背孔BVIA1的另一端接地,微带线TL1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1的1端相连;输入匹配网络的端口1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3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3的另一端分别与微带线TL2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背孔BVIA2的一端相连,背孔BVIA2的另一端接地,微带线TL2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1的4端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1的2端与微带线TL4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4的另一端与电感L3的一端相连,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并都与输入匹配网络的端口2相连;所述的级间匹配网络包括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1相连的信号源和微带线TL5,信号源的另一端接地,微带线TL5的另一端与电感L4的一段相连,电感L4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2的4端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6分别与接地电容C6和焊盘PAD2的一端连接,焊盘PAD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和微带线TL6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背孔BVIA3的一端连接,背孔BVIA3的另一端接地,微带线TL6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相连,电感L5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2的1端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2的2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3的4端通过电容C8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3的2端与电容C9的一端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与背孔BVIA4的一端相连,背孔BVIA4的另一端接地,十字形节点Cros3的1端与微带线TL7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7的一端通过弧形节点Cruve1与微带线TL8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8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4的4端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7分别与接地电容C10和焊盘PAD3的一端连接,焊盘PAD3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9与十字形节点Cros4的1端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4的2端通过微带线TL10与电感L6的一端相连,电感L6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5的4端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5的2端通过电容C11与背孔BVIA5的一端相连背孔BVIA5的另一端接地,十字形节点Cros5的1端通过微带线TL11与弧形节点Cruve3的一端相连,弧形节点Cruve3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12与微带线TL13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13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2相连,电容C12与电阻R5并联,十字形节点Cros5的3端通过微带线TL16与弧形节点Cruve4的一端相连,弧形节点Cruve4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17与微带线TL18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18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3相连,电容C13与电阻R6并联,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3通过微带线TL15与电阻R9的一端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14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2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3的3端通过微带线TL21与弧形节点Cruve2的一端相连,弧形节点Cruve2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22与十字形节点Cros6的4端相连,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8分别与接地电容C14和焊盘PAD4的一端连接,焊盘PAD4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23与十字形节点Cros6的3端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6的2端通过微带线TL24与电感L7的一端相连,电感L7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7的4端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7的2端通过电容C15与背孔BVIA7的一端相连,背孔BVIA7的另一端接地,十字形节点Cros7的1端通过微带线TL25和弧形节点Cruve5的一端相连,弧形节点Cruve5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26与微带线TL27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27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4相连,电容C16与电阻R7并联,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4通过微带线TL20与电阻R10的一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19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3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7的3端通过微带线TL30和弧形节点Cruve6的一端相连,弧形节点Cruve6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31与微带线TL32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3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5相连,电容C13与电阻R8并联,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5通过微带线TL29与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通过微带线TL28与级间匹配网络的端口4相连;所述的输出匹配网络包括与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2相连的锥形传输线Taper1,锥形传输线Taper1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33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33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1的1端相连,T形节点Tee1的3端与微带线TL34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34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2的2端相连,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7分别与接地电容C19和焊盘PAD5的一端,焊盘PAD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8的一端和电感L8的一端相连,电容C18的另一端与背孔BVIA7的一端相连,背孔BVIA7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8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1的2端相连,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3与锥形传输线Taper2的一端相连,锥形传输线Taper2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36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36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3的2端相连,T形节点Tee3的3端与微带线TL35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35的一端与T形节点Tee2的1端相连,T形节点Tee2的3端与微带线TL37的一端,微带线TL37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4的1端相连,T形节点Tee4的3端与微带线TL38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38的另一端与电感L9的一端相连,电感L9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8的2端相连,背孔BVIA8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容C20的一端相连,电容C20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8的3端相连,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1与焊盘PAD6的一端相连,焊盘PAD6的另一端与电容C21的一端相连,电容C21的另一端与十字形节点Cros8的1端相连,十字形节点Cros8的4端与电感L10的一端相连,电感L10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39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39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5的3端相连,T形节点Tee5的1端与微带线TL40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40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6的3端相连,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4与锥形传输线Taper3的一端相连,锥形传输线Taper3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42的一端相连,TL42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7的3端相连,T形节点Tee7的1端与微带线TL41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41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6的1端相连,T形节点Tee6的2端与微带线TL43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43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8的3端相连,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5与锥形传输线Taper4的一端相连,锥形传输线Taper4的另一端与微带线TL44的一端相连,微带线TL44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8的2端相连,输出匹配网络的端口6分别与接地电容C23的一端和焊盘PAD7的一端相连,焊盘PAD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2的一端和电感L11的一端相连,电容C22的另一端与背孔BVIA9的一端相连,背孔BVIA9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1的另一端与T形节点Tee8的1端相连;所述的pHEMT晶体管S1为输入级管芯,pHEMT晶体管S2、S3、S4、S5为输出级管芯;所述的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均为MIM电容;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均为薄膜电阻,所述的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感L5、电感L6、电感L7、电感L8均为方形线圈平面电感,所述的电感L9、L10均为圆形线圈平面电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2146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