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工程危险源识别体验区及其建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24834.1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7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宋功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地下工程危险源识别体验区及其建设方法是为建筑类大学的体验式教学以及施工企业的农民工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培训而设计的,属于职业教育设施领域;地下工程危险源识别体验区是土法盾构的展示体验区,包括起始井、终结井、支墩、垫块、顶镐、顶杠、顶梁、穿越管、地面防护网与上下通道组成的;其中,穿越管在起始井与终结井之间的土中,支墩在起始井的下部与穿越管相对;地面防护网分别架设在起始井、终结井的顶端周围;上下通道分别架设在起始井、终结井的一侧,上下贯通;支墩、垫块、顶镐、顶杠、顶梁、穿越管在相互受力状态下紧密结合,不受力时相互分离。本发明使大学生或农民工通过地下工程施工体验式教学,对地下工程施工有直接感受。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工程 危险源 识别 体验 及其 建设 方法 | ||
【主权项】:
1.地下工程危险源识别体验区,其特征是,所述地下工程危险源识别体验区是土法盾构的展示体验区,包括起始井(1)、终结井(2)、支墩(3)、垫块(4)、顶镐(5)、顶杠(6)、顶梁(7)、穿越管(8)、地面防护网(9)与上下通道(10)组成的;其中,穿越管(8)在起始井(1)与终结井(2)之间的土中,支墩(3)在起始井(1)的下部与穿越管(8)相对;垫块(4)在支墩(3)与顶镐(5)之间;顶杠(6)在顶镐(5)与顶梁(7)之间;顶梁(7)在顶杠(6)与穿越管(8)之间;地面防护网(9)分别架设在起始井(1)、终结井(2)的顶端周围;上下通道(10)分别架设在起始井(1)、终结井(2)的一侧,上下贯通;支墩(3)、垫块(4)、顶镐(5)、顶杠(6)、顶梁(7)、穿越管(8)在相互受力状态下紧密结合,不受力时相互分离;起始井(1)、终结井(2)是从地面向地下的井状构筑物,分别是地下工程危险源识别体验区的起点与终点;起始井(1)、终结井(2)由井壁与井底组成的,井壁与井底密封连接,都是由不透水的结构材料制作的;起始井(1)、终结井(2)的井壁均高出地面;起始井(1)、终结井(2)的井壁的顶部均设置有地面防护网(9);起始井(1)、终结井(2)的井壁的一侧安装有上下通道(10);在起始井(1)与终结井(2)相对应的侧面井壁上留有孔洞,孔洞的直径与穿越管(8)的外径相等;在起始井(1)与井壁上留有孔洞的另一侧,设置有支墩(3),起始井(1)在支墩(3)周围的井壁与支墩(3)周围密封固结;在起始井(1)与终结井(2)的井壁上安装上下通道(10)的对面的井底设置有集水坑;支墩(3)是承受顶镐(5)的顶推力的装置;支墩(3)深崁在起始井(1)一侧的土体中,与周围的土体以及起始井(1)的井壁密封固结;工作时,承受由垫块(4)传递来的发自顶镐(5)的顶推力,并反作用于垫块(4)与顶镐(5);垫块(4)、顶杠(6)、顶梁(7)都是传递顶镐(5)顶推力的传力装置;垫块(4)将顶镐(5)后部的顶推力传递给支墩(3),收到支墩(3)的反作用力后,又作用于顶镐(5);顶杠(6)与顶梁(7)是在顶镐(5)的前部的传力部件;顶杠(6)与顶梁(7)是相互垂直的杆状部件,顶杠(6)的长度方向与顶镐(5)的发力方向一致,且与顶镐(5)同心;顶杠(6)的一端与顶镐(5)的前端贴接,另一端与顶梁(7)的中部贴接,将顶镐(5)传递来的顶推力传递给顶梁(7);顶梁(7)是垂直于顶镐(5)、顶杠(6)与穿越管(8)的杆状部件;顶梁(7)分别横设在穿越管(8)的起始端的上下口,中部与顶杠(6)的前端贴接;顶梁(7)将顶杠(6)传递来的顶镐(5)的顶推力传递给穿越管(8);顶镐(5)是动力设备,通过顶镐(5)自身的沿轴线方向的伸展,后端通过垫块(4)对支墩(3)施加顶推力,前端通过顶杠(6)、顶梁(7)对穿越管(8)施加顶推力;穿越管(8)是穿越由起始井(1)到终结井(2)之间土层的管道;穿越管(8)通过顶杠(6)与顶梁(7)传递来的顶镐(5)的顶推力逐步由起始井(1)到终结井(2);地面防护网(9)是分别设置在起始井(1)、终结井(2)井口的安全防护装置,由立柱、栏杆连接件与安全网组成;立柱垂直于地面分设在起始井(1)、终结井(2)露出地面的井壁的外围,栏杆与立柱垂直且相交,将各立柱连接在一起;安全网围在立柱与栏杆的外侧;上下通道(10)是附着在井壁一侧的直爬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2483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余热智能自适应涡轮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气相沉积法提纯吡唑醚菌酯的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