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硫化铜纳米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2478.8 | 申请日: | 201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0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贤;程丽;李丹;董相廷;于文生;于辉;刘桂霞;杨铭;杨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08 | 分类号: | D01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硫化铜纳米纤维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四个步骤:(1)配制纺丝液;(2)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VP/Cu(NO3)2复合纳米纤维;(3)将所制备的PVP/Cu(NO3)2复合纳米纤维进行热处理,得到CuO纳米纤维;(4)以硫磺为硫化试剂,将CuO纳米纤维进行硫化处理,得到Cu7.2S4纳米纤维,属于立方晶系,直径为103.40±12.95nm,长度大于50μm,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以批量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纳米纤维 复合纳米纤维 硫化铜纳米 纤维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静电纺丝技术 热处理 立方晶系 硫化处理 硫化试剂 纺丝液 硫磺 配制 应用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硫化铜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硫化技术相结合的制备方法,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高分子模板剂,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硫化试剂使用硫磺,制备产物为Cu7.2S4纳米纤维,其步骤为:(1)配制纺丝液铜源使用的是Cu(NO3)2·3H2O,高分子模板剂采用分子量Mr=9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将1.0000g Cu(NO3)2·3H2O溶于7.9000g DMF溶剂中,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得到透明澄清的蓝色溶液,再加入1.1000g PVP,室温下搅拌6h并静止3h,得到具有一定粘度的透明澄清蓝色纺丝液;(2)制备PVP/Cu(NO3)2复合纳米纤维采用一支1mL塑料喷枪头套在一只10mL注射器上,将纺丝液注入注射器内,采用铁丝网为接收装置,高压电源的正极与注射器内铝电极相连,负极与铁丝网相连,调整注射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纺丝电压为13kV,喷枪头与铁丝网的间距为15cm,环境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20%‑30%,进行静电纺丝得到PVP/Cu(NO3)2复合纳米纤维;(3)制备CuO纳米纤维将所述的PVP/Cu(NO3)2复合纳米纤维放到程序控温炉中进行热处理,升温速率为1℃/min,在450℃恒温3h,再以1℃/min的速率降温至200℃,之后随炉体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CuO纳米纤维;(4)制备Cu7.2S4纳米纤维硫化试剂使用硫磺,将硫磺放入小坩埚中,上面覆盖碳棒,将所述的CuO纳米纤维放在碳棒上面,将小坩埚放入较大的坩埚中,在内外坩埚间加过量的硫磺,在外坩埚上加上坩埚盖子放入管式炉中,在室温时通入氩气40min,排出炉管内的空气,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保温3h,再以2℃/min的降温速率降至200℃,之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Cu7.2S4纳米纤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3247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能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蕾丝布泥浆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