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结构防震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4596.2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52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伟博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274500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新结构防震建筑包括主体部分(100),其包括蛋壳状的外壳;配重(200),其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及抗风柱(300),其上部与所述外壳固定,其底部与地基固定。本发明借鉴了不倒翁的原理,可既保证了建筑的吸震、防震,又通过抗风柱来避免主体部分(100)的摇晃。即,即使在较强地震的情况下,抗风柱作用失效,主体部分本身也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来防震。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防震 建筑 | ||
【主权项】:
1.一种结构防震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分(100),其包括蛋壳状的外壳;配重(200),其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及抗风柱(300),其上部与所述外壳固定,其底部与地基固定;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所述下壳体(102)为半圆形,所述配重(200)设置在所述下壳体(102)内;所述抗风柱(300)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抗风柱(300)均匀地环绕在所述外壳外侧,至少三个抗风柱(300)之间通过缓冲层(301)连接,所述缓冲层(301)位于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之间;所述抗风柱(300)与主体部分(100)之间通过反震座(600)固定,所述反震座(600)包括扬板(601)、固定夹(602)、下梁(603)、杠杆(604)、第一气杆(605)、第二气杆(606)、第三气杆(607)、第四气杆(608)、反动控制器;所述反震座(600)的两个固定夹(602)与所述抗风柱(300)固定,所述扬板(601)与所述主体部分(100)固定,所述两个固定夹(602)之间固定有下梁(603),所述下梁(603)的两侧通过第一气杆(605)、第二气杆(606)与扬板(601)的两侧铰链连接,所述下梁(603)的中部的靠近第一气杆(605)的一侧与杠杆(604)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扬板(601)的远离第一气杆(605)的一侧与杠杆(604)的另一端铰链连接,所述下梁(603)与杠杆(604)之间设有第三气杆(607)、第四气杆(608);所述缓冲层(301)设有缓冲板和扭转件(500),所述扭转件(500)包括扭转球(501)、球槽(502)、线圈(503)、永磁铁(504)、弹簧(505)、球板(506);所述扭转球(501)与所述缓冲板固定,所述缓冲板与所述抗风柱(300)固定,所述扭转球(501)位于所述球槽(502)内,所述球槽(502)的底部与所述下壳体(102)的上表面固定,所述球板(506)位于所述扭转球(501)正上方,所述球板(506)通过顶部固定有板螺母,所述板螺母通过板螺杆与所述上壳体(101)的下表面固定,沿每个所述扭转球(501)的圆周方向设有三个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上壳体(101)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壳体(102)的上表面之间;所述上壳体(101)的下表面设有线圈(503),所述线圈(503)与报警器连接,所述下壳体(102)的正对所述线圈(503)的位置设有永磁铁(504);所述反动控制器根据所述线圈(503)的电流方向,控制所述第一气杆(605)、所述第二气杆(606)、所述第三气杆(607)、所述第四气杆(608)的伸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伟博,未经李伟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3459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信号塔及其异常检测方法
- 下一篇:实现跨地域商务群业务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