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十字转门式移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4925.3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5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袁成卫;孙云飞;张强;冯加怀;赵旭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正街4***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字转门式移相器,目的是提供结构紧凑、移相速度快、精度高、功率容量大的十字转门式移相器。本发明由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和十字形波导线‑圆极化器组成,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的谐振腔与十字形波导线‑圆极化器的第一圆波导对接;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由同轴波导、谐振腔、巴伦结构、金属膜片构成;十字形波导线‑圆极化器由一个十字形矩形波导、第一圆波导、第二圆波导、金属圆柱、金属半球构成。固定十字形线‑圆极化器不动,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绕自身轴线任意旋转,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旋转的角度即为TE10模式的相移。本发明模式转换效率高,结构紧凑,移相效果好、速度快,可实现TE10模式相位任意调节。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 转门 移相器 | ||
【主权项】:
1.一种十字转门式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十字转门式移相器由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1)和十字形波导线‑圆极化器(2)组成,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1)的谐振腔(12)与十字形波导线‑圆极化器(2)的第一圆波导(23)对接;固定十字形波导线‑圆极化器(2)不动,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1)绕自身轴线任意旋转,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1)旋转的角度即为TE10模式的相移;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1)由同轴波导(11)、谐振腔(12)、巴伦结构(13)、金属膜片(14)构成;同轴波导(11)一端与微波源相连作为输入端口,另一端与谐振腔(12)相连;谐振腔(12)一端与同轴波导(11)相连,另一端作为输出端口;巴伦结构(13)一端固定在谐振腔(12)的内壁上,另一端与同轴波导(11)的内导体(112)相连;金属膜片(14)位于谐振腔(12)内部;定义同轴波导(11)、谐振腔(12)、巴伦结构(13)、金属膜片(14)中靠近微波源的一端为输入端,远离微波源的一端为输出端;同轴波导(11)与谐振腔(12)共轴;同轴波导(11)由外导体(111)和内导体(112)构成,均为金属材料制成;外导体(111)为空心圆柱,其内半径为R0,长度为h0,厚度为d;内导体(112)为实心圆柱,其半径为R1,长度为h0;内导体(112)同轴嵌套于外导体(111)内部,内导体(112)的输出端与位于谐振腔(12)内的巴伦结构(13)相连;同轴波导(11)的输入端与微波源相连,外导体(111)的输出端与谐振腔(12)的输入端相连;谐振腔(12)为空心圆柱,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谐振腔(12)的内半径为R2,长度为h1,壁厚为d;谐振腔(12)的输入端与外导体(111)相连,输出端即为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1)的输出端;巴伦结构(13)位于谐振腔(12)内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巴伦结构(13)的外形类似鸭蹼状,具体结构按照同轴波导(11)TEM模式到圆波导TE11模式转换效率高于99.5%的目标仿真获得;巴伦结构(13)的输入端与内导体(112)的输出端相连,且输入端的半径为R1,巴伦结构(13)的输出端固定在谐振腔(12)的内壁上,巴伦点是距离同轴波导(11)输出端轴向距离最大的点,巴伦点距离同轴波导(11)输出端的轴向距离为z;金属膜片(14)有3排,结构完全相同,也由金属材料制成,每排金属膜片(14)由2个形状相同位置相对的弧形膜片构成,弧形膜片的宽度为a,厚度为c,圆弧的半径为R3,圆弧的圆心距离BB’平面与CC’平面的距离均为s,2个弧形膜片关于AA’平面对称BB’平面为谐振腔(12)沿轴线方向的竖直中垂面,CC’平面经过谐振腔(12)的轴线且与BB’平面垂直,AA’平面经过谐振腔(12)的轴线且与BB’平面及CC’平面的夹角均为45°;3排金属膜片(14)按照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方向,依次为第一金属膜片(141),第二金属膜片(142),第三金属膜片(143);其中第一金属膜片(141)距离巴伦点的轴向中心距为z1,第一金属膜片(141)与第三金属膜片(143)的轴向中心距为b,相邻两组金属膜片(14)的轴向中心距为b/2,弧形膜片的两端焊接在谐振腔(12)的内壁上;十字形波导线‑圆极化器(2)由一个十字形矩形波导(21)、第一圆波导(23)、第二圆波导(22)、金属圆柱(24)、金属半球(25)构成;十字形矩形波导(21)是由两个截面尺寸相同的矩形波导正交构成,有四个矩形波导臂,分别记作第一矩形波导臂(211)、第二矩形波导臂(212)、第三矩形波导臂(213)、第四矩形波导臂(214);其中第一矩形波导臂(211)和第四矩形波导臂(214)端面为开放结构,第一矩形波导臂(211)的末端作为十字转门移相器的输出端口,第四矩形波导臂(214)的末端作为十字转门移相器的隔离端口,将未从第一矩形波导臂(211)输出的微波辐射出来;第二矩形波导臂(212)和第三矩形波导臂(213)为封闭结构;十字形矩形波导(21)俯视面为第一E面(215),相对的一面为第二E面(216),第一E面(215)与第一圆波导(23)垂直相接,且第一圆波导(23)贯穿第一E面(215)的波导壁;第二E面(216)与第二圆波导(22)垂直相接,且第二圆波导(22)贯穿第二E面(216)的波导壁;第一圆波导(23)和第二圆波导(22)共轴线,其轴线通过十字形矩形波导(21)的交叉中心;第一圆波导(23)远离十字形矩形波导(21)第一E面(215)一端为开放结构,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1)输出的圆极化微波从该端口进入到十字形波导线‑圆极化器(2)内,第二圆波导(22)远离十字形矩形波导(21)第二E面(216)的一端为封闭结构;金属圆柱(24)同轴嵌套于第二圆波导(22)内部,其一端固定在第二圆波导(22)的封闭端,另一端伸入到十字形矩形波导(21)内部;在金属圆柱(24)伸入到十字形矩形波导(21)的一端与金属半球(25)相连接,金属半球(25)的球心在金属圆柱(24)的轴线上;十字形矩形波导(21)由金属材料制成,其截面的宽边长度为L_a,窄边长度为L_b,矩形波导壁厚度为d;以十字形矩形波导(21)的交叉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则第一矩形波导臂(211)末端到坐标原点的长度为l1,第二矩形波导臂(212)末端到坐标原点的长度为l2,第三矩形波导臂(213)末端到坐标原点的长度为l3,第四矩形波导臂(214)末端到坐标原点的长度为l4;第一圆波导(23)为空心圆柱,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它的内半径与加载弧形膜片圆极化器(1)中谐振器的内半径相等,也为R2,它的长度为h2;第二圆波导(22)也为空心圆柱,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它的内半径为R4,长度为h3;第一圆波导(23)与第二圆波导(22)的壁厚均为d,且第二圆波导(22)封闭端的金属厚度也为d;金属圆柱(24)的半径为R5,长度为h4,金属圆柱(24)伸入到十字形矩形波导(21)的一端与金属半球(25)相连接;金属半球(25)是实心的,金属半球(25)的球心位于金属圆柱(24)的轴线上,金属半球(25)的半径为R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3492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