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7895.X | 申请日: | 2016-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2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谈识;丁文其;刘诚;赵天驰;段超;乔亚飞;金跃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的试验装置,通过将隧道监测断面的横向挤出位移转化为光栅尺位移并测量,该装置包括:模型试验箱:该试验箱为一顶部开口的箱体,内部填充模型土体,箱体侧壁下部还开设有一开挖实验口;位移测量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出变形感应头、钢丝线和光栅尺位移传感器;位移传递通道:套设在钢丝线外部,用以避免模型土体对钢丝线的干扰,包括埋设在模型土体内且依次连接的横向塑料细管、PVC弯管接头和竖向PVC管,所述的竖向PVC管的上端伸出模型土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测量形式明确有效、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测量精度高、占用空间少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隧道 掌子面 挤出 变形 试验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测量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的试验装置,通过将隧道监测断面的横向挤出位移转化为光栅尺位移并测量,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模型试验箱(5):该试验箱为一顶部开口的箱体,内部填充模型土体(4),箱体侧壁下部还开设有一开挖实验口;位移测量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出变形感应头(11)、钢丝线(2)和光栅尺位移传感器(1),所述的挤出变形感应头(11)埋设在与开挖实验口的开挖方向(12)正对的模型土体(4)内,所述的光栅尺位移传感器(1)固定在箱体顶部的水平台上,所述的钢丝线(2)呈Z字形,并且通过安装在模型试验箱(5)后侧壁上的上导轮(3)和下导轮(9)改变方向,包括水平设置的上段、竖直设置的中段和水平设置的下段,竖向PVC管(7)套设在中段外部,横向塑料细管(10)套设在下段外部,所述的下导轮(9)通过穿孔设置在PVC弯管接头(8)内部,且不与PVC弯管接头(8)的内壁接触,所述的挤出变形感应头(11)为一圆形金属片,其背面中心处开孔并且通过热熔胶与钢丝线(2)下段连接,正面光滑且与开挖方向(12)正对;位移传递通道:套设在钢丝线(2)外部,用以避免模型土体(4)对钢丝线(2)的干扰,包括埋设在模型土体(4)内且依次连接的横向塑料细管(10)、PVC弯管接头(8)和竖向PVC管(7),所述的竖向PVC管(7)的上端伸出模型土体(4),所述的PVC弯管接头(8)为一直角弯管,上端口与竖向PVC管(7)套接,下端口封闭,并在封闭面上开设与横向塑料细管(10)连接的小孔,所述的横向塑料细管(10)内部涂油,所述的竖向PVC管(7)通过PVC管固定块(6)固定在模型试验箱(5)后侧壁上;该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1)实验前装置准备:先将下导轮安装入PVC弯管接头中部,并将PVC弯管接头下口封闭,只留一孔,同时用热熔胶把钢丝线和挤出变形感应头垂直连接固定,将钢丝线穿过横向塑料细管至挤出变形感应头处,并在横向塑料细管与钢丝线接触部分涂抹润滑油,以减少摩擦;2)再将钢丝线穿过PVC弯管接头和下导轮,同时竖向PVC管套入PVC弯管接头,再将钢丝线穿过竖向PVC管,后根据模型试验隧洞开挖位置,将竖向PVC管通过PVC管固定块安装在模型试验箱后壁上的适当位置,钢丝线通过上导轮,水平地与光栅尺位移传感器连接,拉紧钢丝线,调整下导轮使钢丝线下部横向部分达到水平,调整下导轮和上导轮,使钢丝线中部竖向部分达到竖直,调整上导轮和光栅尺位移传感器,使钢丝线上部横向部分达到水平,挤出变形的测量装置预安装完毕;3)在模型土体填埋前,详细标记好竖向PVC管的安装位置,解除钢丝线与光栅尺位移传感器的连接,竖向PVC管的PVC管固定块,将测量装置整体移走,减少填埋土体时,对测量装置的损坏和影响,保证测量精度;4)往试验模型箱内分层填埋模型土体,每层压实并用环刀取样检验土体参数,当模型土体到达预定标高时,将测量装置整体通过PVC管固定块安装在模型试验箱后壁上的标记位置,连接光栅尺位移传感器,并拉紧钢丝线,继续填埋土体时,保持横向塑料细管与开挖方向平行,挤出变形感应头垂直面向开挖方向;5)直至模型土体填埋至设计高度,静置一天后开始隧洞开挖并测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4789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疏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恒温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