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作基片的梅毒诊断用微流控芯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48426.X | 申请日: | 2016-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2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干宁;雷克微;李天华;吴大珍;任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27/26;G01N27/327;G01N33/57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作基片的梅毒诊断用微流控芯片装置,属于分析测试领域。以廉价且极易加工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即PDMS来制作梅毒诊断用微流控芯片的基片存在一些难题。本案要点是,基片选定具有原生态表面的PDMS,并将附设有微型超声波换能器的合页式夹具手动紧固定位在该微流控芯片的试样液流终端其近邻位置,以超声波诱导形成基于界面张力差异的驱动力,同时与微泵其驱动力耦合运作,协同驱使试样液流向该终端方向流动,该芯片其管道内填满微米级二氧化硅颗粒填充物,该填充物其功能包括支撑管道内壁,以及,用亲水性微流道的集合来代偿原本疏水的管道,以及,挤压、遮盖管道内壁面藉此减少生物大分子与该内壁面接触的机会。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二甲基硅氧烷 作基片 梅毒 诊断 用微流控 芯片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作基片的梅毒诊断用微流控芯片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包括多通道微流控芯片,该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包括相互贴合装设在一起的基片和盖片,所述基片和盖片均为板状物或片状物,该基片的面向该盖片的那个面含有经由模压工艺或刻蚀工艺形成的槽道结构,相互贴合安装在一起的该基片与该盖片共同构建成了含有管道结构的微流控芯片,该管道的结构位置位于该基片与该盖片相互贴合的交界区域,该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该微流控芯片的进样端以及终端连接,该进样端是该微流控芯片试样溶液的注入端,该终端是该微流控芯片实际进样测试时其芯片内试样溶液流动的终端,该终端与该进样端相互远离,该终端与该进样端之间的距离介于3厘米与10厘米之间,在该管道内不同位置上依序装设有工作电极以及对电极以及参比电极,所述工作电极由导电性电极以及贴附在该导电性电极上的包埋了梅毒特异性抗体的金胶敏感膜构成,该管道的构造呈并联构造,所述呈并联构造的管道由四条分支管道并联构成,所述工作电极的数量是四个,该四个工作电极的装设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四条分支管道内,以及,该四个工作电极其表层金胶敏感膜结构中的特异性抗原分别是对梅毒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的四种梅毒抗原物质,该四种抗原物质分别是梅毒特异性抗原TP0684、TP0453、TP0821及TP0319,所述工作电极其材质是黄金材质或热分解导电高分子材质,所述工作电极其形貌呈现片状或丝状,其特征在于,该基片其材质是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质,该基片其表面是原生形态的表面,该原生形态的表面其意思指的是没有经过任何表面化学修饰或任何表面化学改性的该材质的原生形态的表面,该装置的结构还包括合页式夹具,该合页式夹具其外形轮廓形似合页,该合页式夹具由相互铰接在一起的两个页片以及贯穿该两个页片的一个紧固螺丝以及一个与该紧固螺丝匹配并与该紧固螺丝套接在一起的用于手动紧固及手动松脱的螺帽构成,该合页式夹具的两个页片各以其末梢相互靠拢并夹持该微流控芯片,所述末梢定位在该微流控芯片的邻近所述终端的结构位置上,至少在其中的一个所述页片上贴附固定装设有微型超声波换能器,以及,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该高频振荡电讯号传输电缆的一端与该微型超声波换能器连接在一起;该合页式夹具提供了一个方便该装置拆解的功能;该微型超声波换能器其主要功能是在微流控芯片实际进样测试时,利用所述进样端以及所述终端与该微型超声波换能器装设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异以及其所感受到的超声波强度上的差异,诱导形成所述进样端其界面张力与所述终端其界面张力之间的差异,该微流控芯片该两端之间的界面张力差异会在该微流控芯片的该两端之间形成压力差异,该压力差异会驱动试样溶液向所述终端流动;柔软并具弹性的该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质的基片其功能包括以其对超声波强烈吸收的性质,对超声波进行强烈吸收,并藉此在该微流控芯片该终端到该进样端之间的有限的短距离之内实现超声波强度的快速递减;以及,微泵,该微泵与该进样端连接,该微泵是内置的微泵或外置的微泵;该微泵的功能是,以该微泵的机械性泵送力量来与该超声波诱导的所述两端之间的界面张力差异其所带来的驱动力量互相支持、互相调适、互相耦合,以协同运作的方式汇聚成一股驱动试样液流向所述终端方向流动的力量;所述盖片及基片其厚度均介于1.0毫米与5.0毫米之间;以及,许多的二氧化硅颗粒,该许多的二氧化硅颗粒填充在所述管道内,所述管道其管腔被该许多的二氧化硅颗粒所填满,该二氧化硅颗粒其粒径范围介于10微米与200微米之间,该二氧化硅颗粒是二氧化硅晶态颗粒、二氧化硅玻璃颗粒或二氧化硅成分其所占重量百分比在80%以上的无机玻璃颗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4842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