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3404.2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8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苏桂发;胡伟伟;潘成学;张国海;袁静梅;朱海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A61K31/437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5117 | 代理人: | 戴燕桃,巢雄辉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通式(I)的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其中,其中,R1a独立地选自‑H、‑CH3O,R1b为‑CH3O;当R2a为‑Cl时,R2b和R2c均为‑H;当R2b为‑Cl时,R2a和R2c均为‑H;当R2c独立地选自‑F、‑Cl、‑Br、‑CH3、‑CH3O、‑CF3时,R2a和R2b为‑H;R3为(CH2)2N(CH3)2或(CH2)3N(CH3)2;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经试验证明其对人胃癌细胞(MGC‑803)、人肺癌细胞(NCI‑H460)、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BEL‑7404)的细胞具有很好地抑制活性的作用,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酮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制备具有通式(I)的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依次加入苯乙酸、无水乙醇、环己烷以及浓硫酸,回流反应至不再有水分,除去环己烷和剩余的乙醇,加入冰水,萃取,合并有机层,有机层干燥,除去溶剂,经柱层析得化合物A;(2)依次加入化合物A、二甲基甲酰胺、 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反应温度为70~90℃,反应完成后除去二甲基甲酰胺和剩余的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得到化合物B的粗产物;再依次加入甲苯、对甲苯磺酸和苯胺,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加热回流反应,反应完成后,除去溶剂,经柱层析得化合物C;(3)依次加入化合物C和二苯醚,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加热回流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加入溶剂,搅拌均匀后抽滤,滤渣经洗涤后得到化合物D;(4)化合物D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氯代反应,得到化合物E;(5)加入化合物E、乙二醇和链状二胺,加热至140~160℃反应,反应完成后获得混合物A,将混合物A倒入水中,调节pH,搅拌均匀,萃取,合并有机层,有机层干燥,除去溶剂,经柱层析得到化合物F;(6)依次加入化合物F、四氢呋喃和三乙胺,搅拌均匀后,搅拌加入氯甲酸乙酯,搅拌反应至反应完成,除去溶剂,冷却,调节pH=7~8,萃取,合并有机层,有机层干燥,除去溶剂,经柱层析得到化合物G;(7)依次加入二甲苯、三氯氧磷和五氧化二磷,搅拌均匀后,加入已预溶于二甲苯的化合物G,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回流至反应结束,除去溶剂及三氯氧磷,冷却,调节pH>7,萃取,合并有机层,有机层干燥,除去溶剂,经柱层析得到通式(I)的二苯并萘啶酮类化合物:(I)其中,R1a独立地选自‑H、‑ CH3O ,R1b为‑ CH3O;当R2a为‑Cl时,R2b和R2c均为‑H;当R2b为‑Cl时,R2a和R2c均为‑H;当R2c独立地选自‑F、‑Cl、‑Br、‑CH3、‑CH3O、‑CF3时,R2a和R2b为‑H;R3为(CH2)2N(CH3)2或(CH2)3N(CH3)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5340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