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测定唾液中吡嗪类和吡啶类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55381.9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6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司晓喜;刘志华;张凤梅;朱瑞芝;申钦鹏;刘春波;苏美玲;尤俊衡;何沛;苏钟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于洪 |
地址: | 65023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测定唾液中吡嗪类和吡啶类物质的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分离测定唾液中吡嗪类和吡啶类物质的方法。本发明采用脱脂棉收集唾液样品,经溶剂萃取后采用气相色谱‑正化学源‑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唾液中吡嗪类和吡啶类物质。其步骤包括:a.用脱脂棉采集唾液样品,采集后脱脂棉置于注射器针筒中,利用注射器推杆推移挤压得到唾液样品;b.唾液样品经溶剂萃取,离心,浓缩;c.萃取液过微孔滤膜后,滤液采用气相色谱‑正化学源‑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制作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本发明可以有效的用于测定唾液中吡嗪类和吡啶类物质,方法可行,定性准确,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准确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测定 唾液 中吡嗪类 吡啶 物质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分离测定唾液中吡嗪类和吡啶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样品采集:将脱脂棉置于口腔内,放置0.2‑5 min后,取出吸收了唾液的脱脂棉,置于注射器针筒中,利用注射器推杆推移挤压,挤出液收集于样品管中,得到唾液样品;步骤(2),萃取:移取唾液样品于离心管中,加入萃取溶剂、盐和除水剂,经涡旋振荡至混合均匀后离心,取萃取液层,得到萃取液,所述的萃取液中不含水;所述的萃取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萃取溶剂加入量与唾液样品的体积比为0.2‑2:1;所述的盐为氯化钠、柠檬酸钠和柠檬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盐的加入质量为唾液样品质量的10‑40%;所述除水剂为无水硫酸镁、无水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除水剂加入质量为唾液样品质量的0‑70%;步骤(3),测定:将步骤(2)收集到的萃取液过0.22 μm微孔滤膜,滤液采用气相色谱‑正化学源‑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外标法定量;其中,气相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为长度×内径×膜厚为30 m×0.25 mm × 0.25 μm,DB‑35MS石英毛细管柱;载气氦气,纯度≥99. 999 %,恒流模式,流量1.0 mL/min;进样口温度:280℃;分流进样或不分流进样,分流比1‑30;进样量:1‑2 μL;程序升温:初始温度35℃,保持 2 min,然后以7.5℃/min升温到125℃,再以25 ℃/min 升温到280℃,保持5 min;飞行时间质谱条件如下:电离方式为正化学电离源,色谱质谱接口温度为280℃,离子源温度为160‑220℃,电离能量为40‑60 eV,溶剂延迟:4.0‑6.0 min,反应气为甲烷,流量为40‑60%,采集方式为总离子流色谱图;所述的吡嗪类物质为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和四甲基吡嗪;所述的吡啶类物质为吡啶、3‑乙基吡啶和5‑乙基‑2‑甲基吡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5538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