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数据驱动的选举舆情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59551.0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7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卿;吴俊杰;张旭;苗琳;解峥;刘春阳;王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赵文利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驱动的选举舆情预测方法,属于数据挖掘领域。具体为:首先,根据选举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网路使用报告和地区网站排名,挑选出大数据信息源;再对每一类信息源进行分析,构建民意预测指标;然后融合提取出的多源预测指标,形成当前互联网民众支持率;进而收集民调报告,融合报告中各年龄段人群对候选人的支持率,形成线下民调支持率值;考虑选举国家或地区人口结构构成和网民年龄分布,融合候选人互联网支持率值与线下民调支持率值,运用移动平均方法,预测下一时间节点候选人支持率值,预测结果以日频度更新。本发明具有数据源广泛、预测周期短、实时性强等特点,在舆情监控和观点分析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驱动 选举 舆情 预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大数据驱动的选举舆情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针对选举国家或地区,通过网路使用报告和地区网站排名,甄选大数据信息源;从访问量高的网站中选出代表民意的社交网络类和搜索引擎类网站,列入大数据的候选信息源;步骤二、从大数据信息源中,提取各渠道预测指标构建互联网民意预测指标体系;步骤三、对各渠道预测指标采用加权处理,进行互联网多源数据融合;候选人i在第t日的互联网支持率sonline(i,t)计算方法如下:sonline(i,t)=ω1index_social(i,t)+ω2index_search(i,t)+ω3index_page(i,t)ω1+ω2+ω3]]>ω1为候选人i在第t日社交网络关注度指标权重;ω2为候选人i在第t日搜索引擎关注度指标权重;ω3为候选人i在第t日的竞选主页关注度指标权重;步骤四、针对候选人i,采集民调数据计算该候选人在某年龄段k中的民调支持率;选取统计区间第t日之前半月内的某期民调pj',候选人i在民调pj'中年龄段为k的民众中的支持率记为则候选人i在半月内的民调中年龄段为k的民调支持率为:sofflinek(i,t)=Σj′=1hpj′k(i,t)h]]>h为统计区间第t日之前半月内的民调期数,j'∈{1,...,h};步骤五、对步骤三中融合的互联网多源数据和步骤四中的民调支持率进行再次融合;候选人i在第t日的融合民众支持率r(i,t)为:r(i,t)=wonlinesonline(i,t)+Σkwksofflinek(i,t)]]>wonline为选举地区互联网主流用户群体占具有投票权的总人口中的比例权重;主流用户群体根据使用互联网地区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wk为除互联网主流用户群体的年龄段之外的,年龄段为k的人口占具有投票权的总人口的比例权重;步骤六、采用移动平均法根据最近7日融合的民众支持率r(i,t),预测候选人i下一日的民众支持率;根据上述步骤分别计算第t日及之前6日的融合民众支持率,计算第t+1日的民众支持率如下:r(i,t+1)=Σt′=t-6t′=tr(i,t′)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5955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时间窗口累计的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领域相关性自适应的协同过滤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