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口左一区靠后的结构及直行后变左的控制办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2305.5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05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95;E01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口左一区靠后的结构及直行后变左的控制办法。左一区设置在直行等待区后面,在直行车辆通过后,左转车辆进行延时变左,行驶到可逆段,然后行驶到左二区。在左转车辆通过左转弯车道后、直行绿灯亮前,直行车辆提前缓行至直行道斑马线前。本交叉口结构及其控制办法能够大大提高通行能力,减少延误,并非常节约交叉口占地面积,降低交叉口成本,方便行人穿过交叉口。这种路口左一区靠后的结构及直行后变左的控制办法,适合于各种路口,具有通行能力大、延误水平低的优点,较为节省用地。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口 左一区靠后 结构 直行 后变左 控制 办法 | ||
【主权项】:
1.一种交叉口的直行变左控制方法,包括交叉口与东路(9)、西路(10)、南路(11)、北路(12)及各路入口段(7)和出口段(8)、直行道斑马线(13)、直行等待区(3)、直行灯(16)、右转灯(17),其特征在于:入口段(7)一侧的直行等待区的后面设置有左一区(1);在出口段(8)外侧划定车道或者拓宽车道作为左二区(2),并划出车道作为可逆段(4);可逆段(4)的外侧设置排灯(6),所述排灯(6)是一排信号灯组成的设备,其信号灯对着左一区(1);在直行道斑马线(13)与直行等待区(3)之间设置左转弯车道(5);在左一区、左二区靠近交叉口一端的中间画上变道区停止线(19);直行灯(16)上设置有指示牌,指示牌写着“红灯闪烁时行驶至斑马线前”;在左一区(1)与可逆段(4)之间设置变道区近灯(20),变道区近灯(20)对着交叉口方向,并且是出口有多少条车道就有多少盏信号灯,每盏信号灯对应一条车道;控制办法为:a、东路(9)、西路(10)的直行启动,各自左二区的左二区出口灯(15)转绿,左二区(2)车辆通过左转弯车道(5)左转;左转车辆驶离可逆段后,东路(9)、西路(10)的变道区近灯(20)对应可逆车道的信号灯转绿或者熄灭;b、南路(11)、北路(12)的直行车辆分别驶离北路(12)、南路(11)的变道区停止线(19)后,变道区近灯(20)转红,然后左一区(1)的左转车辆在排灯的引导下开始延时变左,行驶到可逆段(4);c、南路(11)、北路(12)的变道区近灯(20)对应可逆车道的信号灯保持红灯,其余转绿或者熄灭,允许车辆越过南路(11)、北路(12)的变道区停止线(19)驶往目的道路;d、在东路(9)、西路(10)的左二区车辆通过左转弯车道(5)后、南路(11)和北路(12)的直行灯(16)转绿前,南路(11)、北路(12)的直行灯(16)保持为红灯并闪烁,引导南路(11)、北路(12)的直行车辆缓行到直行道斑马线(13)前;e、南路(11)、北路(12)的直行启动,各自左二区的左二区出口灯(15)转绿,左二区(2)车辆通过左转弯车道(5)左转;左转车辆驶离可逆段后,南路(11)、北路(12)的变道区近灯(20)对应可逆车道的信号灯转绿或者熄灭;f、东路(9)、西路(10)的直行车辆分别驶离西路(10)、东路(9)的变道区停止线(19)后,变道区近灯(20)转红,然后左一区(1)的左转车辆在排灯的引导下开始延时变左,行驶到可逆段(4);g、东路(9)、西路(10)的变道区近灯(20)对应可逆车道的信号灯保持红灯,其余转绿或者熄灭,允许车辆越过东路(9)、西路(10)的变道区停止线(19)驶往目的道路;h、在南路(11)、北路(12)的左二区车辆通过左转弯车道(5)后、东路(9)和西路(10)的直行灯(16)转绿前,东路(9)、西路(10)的直行灯(16)保持为红灯并闪烁,引导东路(9)、西路(10)的直行车辆缓行到直行道斑马线(13)前;所述延时变左是指,排灯(18)的离交叉口由近到远的各个信号灯依次转成绿灯,或者同时转成绿灯,左一区(1)的车辆从前往后依次启动或者同时启动,往左前方行驶,到达可逆段(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未经张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9230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