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1315.7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34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董家锁;王世宽;梁晓升;张忠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A01K61/30;A01G3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王子跃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包括(1)构建活牡蛎礁:区制作单礁体、单位礁群投放、牡蛎礁群投放实施;(2)藻类移植;(3)投放苗种;(4)采捕;(5)礁区环境监测;(6)礁区养殖生物监测。在近岸浅海区域建设活牡蛎礁区进行经济藻类、滤食贝类、海参等海珍品生态复合、高效增养殖技术的研究。通过活牡蛎礁的设计投放,研究藻类、贝类、刺参等不同类群的适宜增养殖配比参数,还原海珍品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环境,建立完全的生态链,无需人工投食,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显著提升海珍品的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对高端绿色无污染海珍品的需求,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牡蛎 礁区藻 生态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活牡蛎礁区藻‑贝‑参生态增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构建活牡蛎礁区制作单礁体:将牡蛎壳、活牡蛎投放入包裹牡蛎壳的网衣中,同时加入30‑40kg的石块配重,牡蛎礁单体的直径为90‑110cm,总重量75‑100kg,用绳索捆扎网衣端部的开口,形成以牡蛎壳为材料的单礁体;单位礁群投放:100个单礁体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组,顺海流方向成排投放,每排长100米,礁体高度1米左右,排间距5米左右;牡蛎礁群投放实施:100个单位礁群为一个牡蛎礁群,排列尺寸为100×600m,牡蛎礁群之间按横向间距100m,纵向间距60m排列,形成活牡蛎礁区;(2)藻类移植将附近海域的海藻移植至上述活牡蛎礁区;(3)投放苗种投放顺序为藻类苗种‑贝类苗种‑刺参苗种,每类苗种投放期为30天,不可一起投放;活牡蛎礁区建成初期,每亩按照50公斤藻类苗种、100公斤刺参苗种、200公斤贝类苗种进行投放;在养殖一年出货后增加一倍的苗种投放量;(4)采捕每年10月‑11月份采捕经济藻类,11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采捕海参,1月下旬‑4月采捕贝类,其他时间可零星采捕藻类和刺参;(5)礁区环境监测对活牡蛎礁区的环境因子和生物资源进行定期观察与监测,包括:水文要素、水环境理化要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沉积物和礁体设施状况,每半年监测一次;(6)礁区养殖生物监测对活牡蛎礁区的各类养殖生物进行定期抽标与监测,包括:生物存货密度、生物长成状态、生物成品出成状态,每季度一次,在常规采捕出货前增加一次;所述的藻类移植的方法是采孢子投石法,即在采苗期人工刺激放散孢子,进而使孢子附着在石块上,然后投放到预定海域;或绑苗投石法,即将海藻幼苗连同原来附苗的棕绳一起绑到石块上,投放在海底;或沉设旧浮绠法,即将使用多年,而且上面附有大量的多种海藻的旧浮绠,沉设在人工投放的礁体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沙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2131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泥鳅苗种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杂海回交扇贝耐低温品系的选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