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DPC码的自由空间光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0010.2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85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瑾;张琦;张晓锋;吴让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H04B10/116 | 分类号: | H04B10/116;H04L1/00;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LDPC码的自由空间光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针对在激光通信中大气湍流引起的闪烁、光束漂移、扩展以及大气色散等减小接收端信号信噪比,从而影响系统误码率和通信距离、通信带宽的问题;本发明首先根据大气湍流信道的特点,提出弱湍流下的对数正态分布信道模型和强湍流下的K分布信道模型;在提出的信道模型基础上,构造一种不规则的QC‑LDPC码;推导出LLR概率密度函数,运用LLR‑BP算法译码;经置信译码BP结果显示,随着信噪比的增加,系统误码率明显下降,经实验证实,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LDPC码的自由空间光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FSO系统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dpc 自由空间 光通信 方法 通信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LDPC码的自由空间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接收信号的数据模型,提出针对不同大气湍流强度的信道模型:(1‑1)建立接收信号的数据模型r(t),r(t)=y(t)·n1(t)+n0(t)其中t为时间,y(t)为发射信号,n1(t)是大气湍流引起的乘性噪声,n0(t)是包括热噪声、放大噪声在内的加性高斯噪声,n0(t)均值为0、方差为σ2;(1‑2)将大气信道分为强湍流信道和弱湍流信道,提出针对不同大气湍流强度的信道模型;a)弱湍流信道下采用对数正态分布进行模型仿真,光强V在弱湍流条件下的概率密度为
其中,σx2为对数振幅方差,V0为平均光强;b)强湍流信道下采用K分布进行模型仿真,光强V在强湍流效应下的分布函数为
其中V为光强,Γ(α)为Gamma函数,α为k分布阶数,Kp(x)为修正的第二类贝塞尔函数;(1‑3)针对步骤(1‑2)中得到的信道模型,在强弱湍流条件下得到不同的对数似然比;c)在弱湍流条件下,设发送信号y=0时为状态D0,发送信号y=1时为状态D1;c‑a)处于状态D0时,接收信号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
c‑b)处于状态D1时,接收信号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
d)在强湍流条件下,设发送信号y=0时为状态D0,发送信号y=1时为状态D1;d‑a)处于状态D0时,r(t)=n(t),湍流以外的加性高斯噪声为0,其接收信号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
d‑b)处于状态D1时,接收信号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
(1‑4)根据步骤(1‑3)中得到的不同信道下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计算转移概率密度fiy,计算公式为:
(2)编码,采用不规则的准循环LDPC码构造方法,具体内容如下;(2‑1)N、M和q初始化:设定码长为N,信息位为M,码率R=(N‑M)/N,单位矩阵维数为q=N/6;(2‑2)构建校验矩阵H,校验矩阵H由子矩阵A和子矩阵B构成,H=[A B],子矩阵B由次级子矩阵B1和次级子矩阵B2构成,B=[B1 B2],
其中,子矩阵A的元素为单位循环子矩阵Ix,定义Ix由q阶单位矩阵I的每行向右循环移动x位得到,ak‑1bk‑1≥x≥1,a和b均为小于q的素数,k≥2;次级子矩阵B1的元素P中有且仅有3个非零元素且Pk‑1为其中一个非零元素,其余元素均为零,定义非零元素为单位循环子矩阵Id,单位循环子矩阵Id由q阶单位矩阵I的每行向右循环移动d位得到,d为随机自然数;(2‑3)检验子矩阵A,若子矩阵A为奇异矩阵,则返回步骤(2‑1)重新设定N;若A为非奇异矩阵,则生成矩阵G以及长度为N的码cn,G=[B‑1·A IN‑M];cn=un·G式中,un=[un,0 un,1 … un,M‑1],un是一个随机选取的信息比特向量;(3)译码,具体步骤如下:(3‑1)初始化:根据转移概率密度fiy设定信道传递给变量节点的初始概率Ln,以及对应的似然比消息数据λ(Ln),然后设定每个变量节点n传向与其相邻的校验节点m,得到的变量节点传递给校验节点的初始信息为:
λ(0)(qn,m)=λ(Ln);(3‑2)横向处理,又称校验节点更新:即对n∈M(m)以及m∈N(n)的第l次迭代过程中变量节点传递到校验节点的信息进行更新,更新公式如下:
(3‑3)纵向处理,又称变量节点更新:即对n∈M(m)以及m∈N(n)的第l次迭代过程中校验节点传递到变量节点的信息进行更新,更新公式如下:
(3‑4)比特判决:(3‑4‑1)计算伪后验概率,计算公式如下:
设变量
当λ(l)(qn)>0时,则
否则,
(3‑4‑2)译码输出条件判决,若
或迭代次数超过规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则结束,
作为译码的有效输出值;否则回到步骤(3‑1)继续迭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3001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