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钢渣余热发电的工艺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3868.4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9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桐;杨景玲;张延平;范永平;闫天明;苑海东;董春柳;王延兵;王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04 | 分类号: | F22B1/04;F28C3/08;F01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钢渣余热发电的工艺方法和装置,基于钢渣辊压破碎‑有压热闷技术装备,将钢渣在罐式有压热闷过程中热闷罐周期排放的不连续低压含尘蒸汽转化为稳定输出的清洁热水,以热水为热源驱动ORC发电机组发电。本发明优点是方法上实现了钢渣余热的有效利用,技术上实现了不连续的含尘废蒸汽向连续性的热水资源转换,为余热利用提供有利条件,对降低钢铁企业综合能耗及控制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钢渣 余热 发电 工艺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钢渣余热发电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将有压热闷罐(1)在有压热闷过程中周期排放的热闷蒸汽(2)引入汽水换热器(3);(2)循环后的冷水从汽水换热器(3)的回水口(3‑3)输入,流经汽水换热器(3)的换热区(3‑2)与所述蒸汽换热,所述蒸汽冷凝,冷水升温,最终混合形成热水落下,在汽水换热器(3)的蓄热区(3‑4)聚集,通过汽水换热器(3)的供水口(3‑5)用来提供连续的热水资源;(3)利用步骤(2)的热水资源驱动ORC发电机组,用于发电;(4)发电后,热水降温成步骤(2)中所述的冷水循环返回,并再次从所述回水口输入与所述蒸汽换热,形成循环;汽水换热器(3)通过热水管道与水泵(4)、ORC发电机组的蒸发器(7‑1)、ORC发电机组的预热器(7‑4)依次连接,组成一套热水流通系统;热水管道包括第一热水管道、第二热水管道和第三热水管道,在蒸发器(7‑1)和预热器(7‑4)之间设置有第二热水管道,汽水换热器(3)和蒸发器(7‑1)之间通过第一热水管道连通,蒸发器(7‑1)和预热器(7‑4)之间通过第二热水管道连通,预热器(7‑4)与汽水换热器(3)之间通过第三热水管道连通;具体为汽水换热器(3)中的过热水经水泵(4)加压后通过第一管道被首先送入到蒸发器(7‑1)中对经预热后的发电工质进行加热,蒸发器(7‑1)内与发电工质换热后的热水之后再通过第二管道流入到预热器(7‑4)中对冷凝后的工质进行预热,换热后变成的水通过第三热水管道从汽水换热器(3)顶部循环返回,与逆流而来的蒸汽换热;汽水换热器(3)包括回水口(3‑3)、蒸汽入口(3‑1)、换热区(3‑2)、蓄热区(3‑4)、供水口(3‑5)、排污口(3‑6),回水口(3‑3)设置在汽水换热器的顶部,用于将所述冷水引入汽水换热器,换热区(3‑2)设置在回水口(3‑3)的下部,蒸汽入口(3‑1)设置在换热区(3‑2)的下部,与有压热闷罐(1)的蒸汽出口连接,用于将所述蒸汽引入汽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为直接接触式,冷水流经换热区与所述蒸汽直接接触,最终混合形成热水,蓄热区(3‑4)设置在蒸汽入口(3‑1)的下部,热水落下,在蓄热区聚集,供水口(3‑5)位于蓄热区(3‑4),用来提供连续的热水资源;排污口(3‑6)设置在汽水换热器(3)的底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3386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