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鞘层沟道结构的垂直纳米线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58955.5 | 申请日: | 201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8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黎明;陈珙;杨远程;黄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336;H01L2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黄凤茹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鞘层沟道结构的垂直纳米线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结合刻蚀通孔、淀积沟道材料、填充二氧化硅,获得集成的鞘层沟道结构垂直纳米线器件;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实现器件隔离;形成重掺杂的下有源区;淀积假栅叠层;通过刻蚀通孔、淀积沟道材料、填充二氧化硅形成垂直的鞘层沟道结构;通过淀积、刻蚀形成器件的重掺杂上有源区;去除假栅,淀积HK、MG并形成栅电极;形成器件各端的金属接触;后续按现有的后端工艺完成器件集成。本发明能够有效地提高器件的短沟道效应控制能力,减小泄露电流;能精确控制器件沟道的厚度、截面积大小和形貌,并采用后栅工艺提高器件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沟道 结构 垂直 纳米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鞘层沟道结构的垂直纳米线器件的制备方法,通过结合刻蚀通孔、淀积沟道材料和填充二氧化硅,获得集成的鞘层沟道结构垂直纳米线器件;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一件半导体衬底,实现器件隔离;B.形成重掺杂的“下有源区”;C.淀积假栅叠层;具体步骤如下:C1.淀积一层介质作为“第一SDE掩膜层”,将所述第一SDE掩膜层的厚度设定为所述器件的下有源区侧墙的宽度;C2.淀积一层介质作为“假栅层”,将所述假栅层的厚度设定为所述器件的沟道长度Lg;C3.淀积一层介质作为“第二SDE掩膜层”,将所述第二SDE掩膜层的厚度设定为所述器件的上有源区侧墙的宽度;D.通过刻蚀通孔、淀积沟道材料、填充二氧化硅,形成垂直的鞘层沟道结构;具体步骤如下:D1.通过光刻定义沟道截面的形状、大小;D2.通过各向异性刻蚀形成沟道窗口,所述窗口的底部露出器件的重掺杂下有源区,去胶;D3.通过淀积薄层的有源材料作为器件的沟道,此时所述沟道窗口的内壁和底部均被淀积,内壁的有源材料淀积厚度即为沟道层的厚度;D4.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去除淀积超出第二SDE掩膜层上表面的沟道材料,实现平坦化;D5.通过淀积二氧化硅填充沟道窗口中心剩余的空隙,形成外层有源沟道、内层二氧化硅隔离的鞘层沟道结构;D6.通过化学机械抛光去除淀积超出第二SDE掩膜层上表面的二氧化硅材料,实现平坦化;E.通过淀积和刻蚀,形成器件的重掺杂“上有源区”;具体步骤如下:E1.淀积一层有源材料;E2.通过光刻定义上有源区窗口;E3.通过各向异性刻蚀形成上有源区,去胶;E4.通过离子注入方法,对上有源区进行重掺杂;E5.通过退火工艺激活源漏杂质,并使源漏杂质扩散进入沟道形成源/漏延伸区;F.去除假栅,淀积高K介质HK和金属栅MG,并形成栅电极;具体步骤如下:F1.淀积一层介质作为顶部掩膜层;F2.通过光刻定义栅电极;F3.通过各向异性刻蚀,露出第一SDE掩膜层的上表面,去胶;F4.通过各向同性刻蚀,去除整个假栅层;F5.依次淀积高K介质HK和金属栅MG材料;F6.通过各向异性刻蚀,去除不被顶部掩膜层覆盖的高K介质HK和金属栅MG材料,露出第一SDE掩膜层的上表面;G.形成器件各端的金属接触;具体步骤如下:G1.去除顶部掩膜层;G2.淀积一层层间介质,进行化学机械平坦化;G2.通过光刻、各向异性刻蚀,形成器件各端的接触孔,去胶;G3.在各接触孔中填充金属Metal0;G4.通过对金属Metal0进行化学机械平坦化,实现器件之间的导电层分离,达到器件隔离的效果;H.后续按后端工艺完成器件集成;由此制备得到鞘层沟道结构的垂直纳米线器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5895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LED灯
- 下一篇:LD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