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饱和吸收材料与超弱倏逝场的全光纤超快激光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59235.0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8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涛;高磊;李雨佳;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可饱和吸收材料与超弱倏逝场的全光纤超快激光器,由泵浦激光器、合束器、泵浦增益光纤、包层功率剥离器、偏振无关隔离器、正色散光纤、偏振控制器、超弱倏逝场光纤、高功率宽带滤波器和耦合器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全光纤超快激光器。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饱和 吸收 材料 超弱倏逝场 光纤 激光器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可饱和吸收材料与超弱倏逝场的全光纤超快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光纤超快激光器由泵浦激光器(1)、合束器(2)、泵浦增益光纤(3)、包层功率剥离器(4)、偏振无关隔离器(5)、正色散光纤(6)、偏振控制器(7)、超弱倏逝场光纤(8)、高功率宽带滤波器(9)和耦合器(10)组成;所述合束器(2)为双输入单输出,所述耦合器(10)为单输入双输出;所述超弱倏逝场光纤(8)从如下三种结构中择一采用:结构一:所述超弱倏逝场光纤(8)采用拉锥光纤,所述拉锥光纤表面吸附有可饱和吸收材料;所述拉锥光纤由标准单模光纤经拉锥处理而得,拉锥光纤上的最小直径大于15微米,拉锥光纤上的最大直径小于30微米,拉锥光纤上的拉锥平衡区长度大于1厘米;结构二:所述超弱倏逝场光纤(8)采用腐蚀光纤,所述腐蚀光纤表面吸附有可饱和吸收材料;所述腐蚀光纤由标准单模光纤经氢氟酸溶液腐蚀而得:标准单模光纤的包层被氢氟酸溶液部分腐蚀,腐蚀后,标准单模光纤的直径为20~40微米;结构三:所述超弱倏逝场光纤(8)采用光子晶体光纤,所述光子晶体光纤的内孔壁上吸附有可饱和吸收材料;所述光子晶体光纤采用大孔薄壁柚子型光子晶体光纤;所述可饱和吸收材料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量子点或拓扑绝缘体;泵浦激光器(1)的输出端与合束器(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合束器(2)的输出端与泵浦增益光纤(3)的一端连接,泵浦增益光纤(3)的另一端与包层功率剥离器(4)的输入端连接,包层功率剥离器(4)的输出端与偏振无关隔离器(5)的输入端连接,偏振无关隔离器(5)的输出端与正色散光纤(6)的一端连接,正色散光纤(6)的另一端与偏振控制器(7)的输入端连接,偏振控制器(7)的输出端与超弱倏逝场光纤(8)的一端连接,超弱倏逝场光纤(8)的另一端与高功率宽带滤波器(9)的输入端连接,高功率宽带滤波器(9)的输出端与耦合器(10)的输入端连接,耦合器(10)的第一输出端与合束器(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耦合器(10)的第二输出端形成全光纤超快激光器的输出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5923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