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冷却釜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70496.2 | 申请日: | 2016-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6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冯一鹏;虞益峰;虞燕伟;张巍;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洪流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0 | 分类号: | B01J19/20;B01J4/00;B01J1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冷却釜,包括釜体、左端盖和右端盖、主轴;主轴水平贯穿釜体内部,两端伸出釜体外,主轴由电动机带动;釜体底部由托架支撑;在釜体顶部中端设有进料口,在釜体的左端盖下部设有出料口;在釜体外套设夹套层,夹套层顶部设有冷却水入口,底部设有冷却水出口;在釜体内设有混合系统,混合系统包括第一横隔柱、第二横隔柱、由螺旋方向相反的内、外螺带构成的双交叉式螺带。本发明冷却釜降低了生产过程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釜体套设有夹套层、端盖设计成中空夹套,增加了冷却面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20%以上,在保证冷却效果情况下,冷却时间减少至4‑6小时,生产效率提高100%‑120%。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冷却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对高温包覆碳化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冷却的卧式冷却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釜体(1)两端的左端盖(2)和右端盖(3)、主轴(4);所述的主轴(4)水平贯穿釜体(1)内部,两端伸出釜体(1)外,主轴(2)由电动机(11)带动;所述的釜体(1)底部由托架(5)支撑;在所述的釜体(1)顶部中端设有进料口(6),在釜体(1)的左端盖(2)下部设有出料口(7),在左端盖(2)的上部设有尾气出口(17),在所述的釜体(1)底部中端设有备用放料口(16);在所述的釜体(1)外套设夹套层(8),夹套层(8)顶部设有冷却水入口(9),底部设有冷却水出口(10),所述的冷却水入口(9)设在夹套层(8)顶部右端,所述的冷却水出口(10)设在夹套层(8)底部左端;所述的左端盖(2)和右端盖(3)均为设有中空夹套层的端盖,在端盖的下部设有进水口(21),在端盖的上部设有出水口(22);在所述的釜体(1)内设有混合系统,所述的混合系统包括第一横隔柱(12)、第二横隔柱(13)、由螺旋方向相反的内、外螺带构成的双交叉式螺带,相邻第一横隔柱(12)相互平行,第一横隔柱(12)不对称地穿装在主轴(4)上形成横隔柱长端和横隔柱短端分别用于固定外螺带和内螺带,第二横隔柱(13)设在相邻第一横隔柱(12)之间,并与第一横隔柱(12)垂直交叉分布,第二横隔柱(13)的一端固定在主轴上,另一端接近冷却釜内壁用于固定外螺带,相邻第二横隔柱(13)分布在主轴(1)的两侧;所述的外螺带(14)沿冷却釜内壁螺旋分布并由第一横隔柱长端和第二横隔柱(13)固定,所述的内螺带(15)由第一横隔柱短端和第二横隔柱(13)固定,所述的内螺带(15)的外径为外螺带(14)的外径的1/2~1/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洪流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洪流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7049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