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路面维修的城市道路海绵工程系统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76508.2 | 申请日: | 2016-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5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成玉宁;谢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张华蒙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结合路面维修的城市道路海绵工程系统,属于城市道路排水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人行道路面维持不变,保留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面层以下的原有结构,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均刨除厚度20‑40mm后重新摊铺透水面层,透水面层厚度为40‑50mm,透水面层的外缘紧邻集水边沟盖板,在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平牙处和所述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道路平牙处均设置集水边沟,集水边沟与圆形渗蓄水罐、方形渗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斜向的收集管连接,集水边沟通过溢流管连接市政雨水管;本发明还公开该系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完成了对城市旧有道路路面的维护和修整,不改变既有下水系统有效减轻下游排水负担,避免路面初期雨水污染对下游水体的污染,具备实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路面 维修 城市道路 海绵 工程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结合路面维修的城市道路海绵工程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合路面维修的城市道路海绵工程系统中,既有城市道路包括机动车道(13)、非机动车道(15)和人行道(16),在所述的机动车道(13)外侧沿道路平牙处和所述的非机动车道(15)与人行道(16)之间道路平牙处均设置集水边沟(1),在集水边沟(1)上覆盖集水边沟盖板(2);所述的人行道(16)路面维持不变,保留机动车道(13)和非机动车道(15)面层以下的原有结构,将机动车道(13)和非机动车道(15)刨除厚度20‑40mm后重新摊铺透水面层(17),透水面层(17)厚度为40‑50mm,在所述的机动车道(13)和非机动车道(15)外侧沿线再刨除宽30cm、厚80mm面层后,重新摊铺透水混凝土(19),透水混凝土(19)宽30cm、厚80mm,透水混凝土(19)外缘紧邻集水边沟盖板(2);沿集水边沟(1)每隔五至六米设置清淤井(3),清淤井(3)与集水边沟(1)连通,在清淤井(3)的上方覆盖清淤井盖板(4);在机动车道(13)外侧沿道路平牙处的每个清淤井(3)处设有配合使用的圆形渗蓄水罐(7),圆形渗蓄水罐(7)埋设在侧分带(14)的既有乔木之间,圆形渗蓄水罐(7)与清淤井(3)一一对应设置;在人行道(16)既有乔木之间埋设方形渗蓄水罐(9),方形渗蓄水罐(9)与清淤井(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清淤井(3)与圆形渗蓄水罐(7)、方形渗蓄水罐(9)之间分别通过斜向的收集管(5)连接,在与集水边沟(1)相接处的收集管(5)口处设有截污篮(6);所述的集水边沟(1)通过溢流管(8)连接市政雨水管(10);其中,机动车道(13)和非机动车道(15)的雨水因路面横坡依次经路面透水面层(17)、透水混凝土(19)后,经过集水边沟盖板(2)汇入集水边沟(1);人行道(16)的雨水经人行道(16)横坡后直接通过清淤井盖板(4)汇入集水边沟(1),所述的透水面层(17)为透水沥青混凝土;其中,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铣刨和重新摊铺的施工步骤;在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平牙处埋设集水边沟和清淤井的施工步骤;在侧分带既有乔木之间埋设圆形渗蓄罐的施工步骤;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道路平牙处埋设集水边沟和清淤井的施工步骤;在人行道既有乔木之间埋设方形渗蓄罐的施工步骤;所述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铣刨和重新摊铺的施工步骤如下:1)用铣刨机现场铣刨、破碎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旧沥青路面,刨除20‑40mm厚的面层,在此基础上,道路外侧沿线再刨除宽30cm、厚80mm面层;2)加入新料、摊铺和预压,再由压路机进一步压实,重新形成40‑50mm厚透水面层,在透水面层以下、沿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外侧形成宽30cm、厚80mm透水混凝土;所述的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平牙处埋设集水边沟和清淤井及在侧分带下埋设圆形蓄水罐的施工步骤如下:1)揭开现有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路牙,下挖350mm深沟槽,每株乔木之间对应的位置下挖650mm深沟槽;2)将预制的集水边沟和清淤井依次放入沟槽内;3)植树挖坑机首先在侧分带的乔木间打洞,两个乔木之间打一个洞,洞与清淤井位置相对应洞口之间距离5‑6m,洞口直径为1300mm的圆形,深1800mm,并将洞口与机动车道相接一侧的土壤取出;4)在所打洞口底部铺设50mm厚粒径15~25mm碎石层;5)植树挖坑机将圆形渗蓄水罐置入洞中,将收集管安装至圆形渗蓄水罐与集水边沟之间,周边填充50mm厚粒径15~25mm碎石层;6)在50mm厚粒径15~25mm碎石层上方铺设厚度为500mm的土壤;7)覆土后进行植被种植,圆形渗蓄水罐的安装后补充侧分带乔木主要根系所能到达土层的含水量;所述的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道路平牙处埋设集水边沟和清淤井及在人行道下埋设方形蓄水罐的施工步骤如下:1)揭开非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路牙,下挖350mm深沟槽,每株乔木之间对应的位置下挖650mm深沟槽;2)将预制的集水边沟和清淤井依次放入沟槽内;3)在人行道乔木之间,揭开既有人行道道板,下挖洞口尺寸为1200mm*1200mm,深1800mm,并将洞口与非机动车道相接一侧的土壤取出;4)在所打洞口底部铺设50mm厚粒径15~25mm碎石层;5)植树挖坑机将方形渗蓄水罐置入洞中,将收集管安装至方形渗蓄水罐与清淤井之间,周边填充50mm厚粒径15~25mm碎石层;6)在50mm厚粒径15~25mm碎石层上方铺设厚度为500mm的土壤;7)在覆土中进行植被种植,方形渗蓄水罐的安装后补充人行道乔木主要根系所能到达土层的含水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7650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