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快速脱离的连接系统、降落伞系统、连接及脱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79028.1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4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郝超雪;陈明军;张昆;曹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耐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7/38 | 分类号: | B64D17/38;B64D17/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脱离的连接系统、降落伞系统、连接及脱离方法,属于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其中可快速脱离的连接系统包括:基环,用于与第一待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子环,子环通过第二连接带连接到第一连接带上,第一连接带与第二待连接件连接,子环用于连接时整体穿过基环中间的孔或任一其他子环中间的孔;锁杆,用于连接时插入任一子环中间的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高、通用性高、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1 | ||
搜索关键词: | 子环 连接系统 连接带 脱离 降落伞系统 待连接件 基环 连接装置 可重复 锁杆 穿过 | ||
基环(21),用于与第一待连接件连接;至少两个子环(11),子环(11)通过第二连接带(14)连接到第一连接带(13)上,第一连接带(13)与第二待连接件连接,子环(11)用于连接时整体穿过基环(21)中间的孔或任一其他子环(11)中间的孔;锁杆(16),用于连接时插入任一子环(11)中间的孔, 所述子环(11)包括:环框(111),第二连接带(14)与环框(111)连接;轴杆(112),轴杆(112)的两端分别与环框(111)的内壁活动连接,用于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轴杆(112)轴线进行自转;齿轮(113),与轴杆(112)连接,齿轮(113)的外缘与第二连接带(14)相配合,齿轮(113)用于在轴杆(112)的带动下进行自转且带动第二连接带(14)移动,基环、子环采用尼龙或金属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子环(11)具有从大到小不同尺寸的直径,且每一子环(11)的直径均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框(111)的内壁为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轴杆(112)和齿轮(113)均位于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环(12),扣环(12)通过第三连接带(15)连接到第一连接带(13)上,扣环(12)用于连接时套过锁杆(16)所插入的子环(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放带装置(17),第一连接带(13)通过收放带装置(17)与第二待连接件连接,收放带装置(17)用于增加或缩短第一连接带(13)的长度。
6.一种降落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落伞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可快速脱离的连接系统;降落伞的伞衣与基环(21)连接,第一连接带(13)与飞行器械的机体连接。
7.一种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一个子环(11)整体穿过基环(21);将子环(11)整体穿过一个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子环(11),且每个被穿过的子环(11)有且仅被一个其他子环(11)所穿过;将锁杆(16)插入没被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子环(11)所穿过的子环(11),所述子环(11)包括:环框(111),第二连接带(14)与环框(111)连接;轴杆(112),轴杆(112)的两端分别与环框(111)的内壁活动连接,用于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轴杆(112)轴线进行自转;齿轮(113),与轴杆(112)连接,齿轮(113)的外缘与第二连接带(14)相配合,齿轮(113)用于在轴杆(112)的带动下进行自转且带动第二连接带(14)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锁杆(16)插入没被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子环(11)所穿过的子环(11)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扣环(12)套过没被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子环(11)所穿过的子环(11)。
9.一种脱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控制锁杆(16)抽离所插入的子环(11);
控制子环(11)抽离所穿过的除自身以外的其他子环(11);
控制穿过基环(21)的子环(11)抽离基环(21),所述子环(11)包括:环框(111),第二连接带(14)与环框(111)连接;轴杆(112),轴杆(112)的两端分别与环框(111)的内壁活动连接,用于在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轴杆(112)轴线进行自转;齿轮(113),与轴杆(112)连接,齿轮(113)的外缘与第二连接带(14)相配合,齿轮(113)用于在轴杆(112)的带动下进行自转且带动第二连接带(14)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耐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耐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7902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舰载无人直升机鱼叉系统
- 下一篇:飞行器舱室的高温去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