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长定宽经编间隔织物的自包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79420.6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1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青;苗亚敏;魏俊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21/14 | 分类号: | D04B21/14;D05B1/1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长定宽经编间隔织物的自包边方法,即通过设计织物编织过程中的编织工艺,使织物在上面层或下面层的四周均预留有用于包边的织物余量,并将预留的包边余量的边缘分别与另一表面层的边缘对接重合,并进行缝合完成织物自包边的工艺。其中织物宽度方向上无需裁剪即可实现自包边的效果;织物的长度方向上经合理的设计和裁剪,也能实现自包边的效果。此包边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包边方法,无需准备另外的专用布条,由于在预留的余量区域没有设计间隔纱,因此且该缝合包边过程中不会发生间隔丝的破坏碎裂,因而不会形成毛刺外张,解决了皮肤刺伤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长 定宽经编 间隔 织物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定长定宽经编间隔织物的自包边方法,其步骤包括:1)宽度方向上预留包边余量的形成:下面层或上面层在织物产品要求幅宽bc的基础上沿着宽度方向分别向两端延伸ef的距离,并且ef值与织物厚度值be一致,即在织物两侧分别形成织物宽度方向上的预留包边余量eff3e3和e′f′f3′e3′,该包边余量只有下面层或上面层,没有间隔层;2)编织长度方向上预留包边余量的形成:在织物编织起始位置,上面层或下面层纱线正常编织长度为ab,ab值与织物厚度值be一致,形成长度方向上的包边余量abcd;随后,上面层、下面层和间隔层纱线均正常编织,且编织过程中,每编织完一个织物产品长度ba1后,间隔纱停止编织ab的长度,上面层和下面层纱线正常编织,形成连续有间隔的长方体空腔a1b1c1d1‑he1e1′h′和a2b2c2d2‑h1e2e2′h1′;该长方体空腔没有间隔层,只具有上面层和下面层,该上面层和下面层分别是相邻的两个织物产品沿长度方向上的预留包边余量;在编织完最后一个织物产品长度b2a3后,下面层或上面层纱线继续编织ab的长度,形成长度方向上的预留包边余量h2e3e3′h2′;3)沿编织长度方向上的裁剪:沿长方体空腔上面层和下面层的纬向中线剪裁开,即线m和n处,或者沿长方体空腔上面层和下面层的两个对角位置的纬向剪裁开,即a1、e1两点和a2、e2两点处,使每个织物产品沿长度方向上都有预留的包边余量;4)织物缝合完成包边:利用包边机,将宽度方向上包边余量的边缘与织物另一表面层的边缘对接重合,将编织长度方向上的包边余量的边缘与织物另一表面层边缘对接重合,并依次进行缝合完成织物的自包边工艺;该包边过程中,相互连接的两个包边余量之间会出现多余的正方形织物余量即矩形hgf1e1、h′g′f1′e1′和矩形h1g1f2e2、h1′g1′f2′e2′和矩形h2g2f3e3、h2′g2′f3′e3′,多余的正方形织物余量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方法是在缝合前,将该正方形织物余量折叠并放置在织物外侧,之后再进行缝合包边;另一种方法是在完成缝合包边前,将正方形织物余量剪裁掉,然后沿各包边余量的边缘进行缝合完成织物的自包边工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7942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线自动压接装置
- 下一篇:用于核电电缆接头制作的恒湿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