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接触器内置预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0660.8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8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华;吴芳;张承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02 | 分类号: | H01H47/02;H02J7/34;G01R19/25 |
代理公司: | 32212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张小培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接触器内置预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该内置预充电电路包括一电池组、一电连接于电池组的主接触器、一预充电阻、一电解电容、一预充开关电路、以及一电连接于低压电源的单片机,预充电阻一端电连接于电池组,预充电阻另一端通过预充开关电路电连接于电解电容;单片机控制预充开关电路的导通和断开,预充开关电路的导通和断开恰能使得预充电阻相应的接通和切断于电解电容;还设有电流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用以采集流经预充电阻的电流值并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对电流值进行判定并相应控制主接触器闭合和断开;该内置预充电电路能有效防止因系统误动作或外部设备故障而对接触器造成的损坏,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接触器 内置 充电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直流接触器内置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以提供供给电能的电池组(B1)、一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组(B1)的主接触器(KM1)、一预充电阻(RX)、一电解电容(C1)、一预充开关电路、以及一电连接于低压电源(VCC)的单片机(MCU),其中所述预充电阻(RX)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池组(B1),所述预充电阻(RX)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预充开关电路电连接于所述电解电容(C1);/n所述预充开关电路主要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和光电耦合器(U8),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连接于所述预充电阻(RX)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连接于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U8)具有发光器和和受光器,其中所述发光器的阴极接地,阳极电连接于所述单片机(MCU)的一控制输出端,所述受光器采用光敏三极管,且其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其发射极与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后,接地;所述单片机(MCU)控制所述预充开关电路的导通和断开,且所述预充开关电路的导通和断开恰能够使得所述预充电阻(RX)相应的接通和切断于所述电解电容(C1);/n还设有一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主要包括一用以采集流经所述预充电阻(RX)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器(U3)和一用以将电流值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信号放大器(U4),其中所述电流检测器(U3)电连接于所述预充电阻(RX)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之间,所述信号放大器(U4)电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器(U3)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MCU)的一信号输入端之间,所述单片机(MCU)对该电流值进行判定,并相应的控制所述主接触器(KM1)闭合和断开;/n还设有一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栅极电连接于所述单片机(MCU)的另一控制输出端,漏极电连接于所述主接触器(KM1)的线圈另一端。/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8066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形无叶风扇(2017081501)
- 下一篇:雾化器(顶部进气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