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二次剩余的射频识别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5338.2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0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董庆宽;薄星;樊凯;吴克强;李军辉;陶雅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08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田文英;王品华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剩余的射频识别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转移阅读器与接收阅读器相互认证,确认彼此的身份;(2)转移阅读器将接收阅读器的公钥发送给射频识别标签;(3)转移阅读器将射频识别标签的信息发送给接收阅读器;(4)接收阅读器与标签协商一个新共享秘钥;(5)接收阅读器与标签使用新共享秘钥建立通信。本发明实现了电子标签的所有权在转移阅读器与接收阅读器之间的转移,有效降低了电子标签的计算量和占用资源,同时也保证了通信安全性,能更好的适用于低成本的射频识别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二次 剩余 射频 识别 标签 所有权 转移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二次剩余的射频识别标签所有权转移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发送请求消息:(1a)转移阅读器产生一个随机数N1;(1b)转移阅读器从数据库中查询接收阅读器的身份信息;(1c)利用二次剩余的模公式,计算接收阅读器的身份信息与转移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的模值,得到加密后的请求消息;(1d)转移阅读器将请求消息发送给接收阅读器;(2)确认转移阅读器的身份:(2a)接收阅读器接收转移阅读器发送的请求消息;(2b)接收阅读器使用自己的私钥,计算二次剩余运算的解,得到解密后的接收阅读器的身份信息ID′和转移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N1′;(3)判断转移阅读器发送的身份信息ID′与接收阅读器的身份信息ID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4),否则,执行步骤(20);(4)发送应答消息:(4a)接收阅读器产生一个随机数N2;(4b)利用二次剩余的模公式,计算接收阅读器解密后得到的随机数与接收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的模值,得到加密后的应答消息;(4c)接收阅读器将应答消息发送给转移阅读器;(5)确认接收阅读器的身份:(5a)转移阅读器接收应答消息;(5b)转移阅读器使用自己的私钥,计算二次剩余运算的解,得到转移阅读器发送给接收阅读器的随机数N1′和接收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N2′;(6)判断接收阅读器发送的随机数N1′与转移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N1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7),否则,执行步骤(20);(7)发送认证请求消息给电子标签:(7a)转移阅读器产生一个随机数N3;(7b)转移阅读器从数据库中查询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7c)利用对称加密算法中的加密函数,计算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与转移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接收阅读器的公钥的函数值,得到加密后的认证请求消息;(7d)转移阅读器将认证请求消息发送给电子标签;(8)确认转移阅读器的身份:(8a)利用对称加密算法中的解密函数,计算认证请求消息的明文值;(8b)判断转移阅读器发送的身份信息TID′与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TID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9),否则,执行步骤(20);(9)发送认证应答消息:(9a)利用对称加密算法中的加密函数,计算转移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的函数值,得到加密后的认证应答消息;(9b)电子标签将认证应答消息发送给转移阅读器;(10)确认电子标签的身份:(10a)利用对称加密算法中的解密函数,计算认证应答消息的明文值;(10b)判断电子标签发送的随机数N3′与转移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N3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11),否则,执行步骤(20);(11)发送电子标签信息:(11a)利用二次剩余的模公式,计算接收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和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转移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共享秘钥的模值,得到加密后的标签信息;(11b)转移阅读器将标签信息发送给接收阅读器;(12)接收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12a)接收阅读器接收转移阅读器发送的电子标签信息;(12b)接收阅读器使用自己的私钥,计算二次剩余运算的解,得到解密后的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TID′和转移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共享秘钥k′;(13)发送共享秘钥修改指令:(13a)接收阅读器产生一个随机数N4;(13b)利用对称加密算法中的加密函数,计算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与接收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共享秘钥修改指令的函数值,得到加密后的共享秘钥修改指令消息;(13c)接收阅读器将共享秘钥修改指令消息发送给电子标签;(14)修改共享秘钥:(14a)电子标签接收由接收阅读器发送的共享秘钥修改指令消息;(14b)利用对称加密算法中的解密函数,计算共享秘钥修改指令消息的明文值;(14c)电子标签修改共享秘钥;(15)发送新共享秘钥信息:(15a)利用二次剩余的模公式,计算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与接收阅读器产生的随机数、新共享秘钥的模值,得到新共享秘钥信息;(15b)电子标签将新共享秘钥信息发送给接收阅读器;(16)接收新共享秘钥信息:(16a)接收阅读器接收新共享秘钥信息;(16b)接收阅读器使用自己的私钥,计算二次剩余运算的解,得到新共享秘钥ks′;(17)发送验证消息:(17a)利用对称加密算法中的加密函数,计算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函数值,得到加密后的验证消息;(17b)接收阅读器将验证消息发送给电子标签;(18)验证共享秘钥转移成功:(18a)电子标签接收由接收阅读器发送的验证消息;(18b)利用对称加密算法中的解密函数,计算验证消息的明文值;(18c)判断接收阅读器发送的身份信息TID′与电子标签的身份信息TID是否相等,若是,则执行步骤(19),否则,执行步骤(20);(19)电子标签所有权转移成功;(20)终止协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9533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贯通线路电缆运行状态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力电缆故障烧弧预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