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度为0.1-0.4mm的冷轧中高碳合金结构钢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6034.8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2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蔡珍;毛新平;徐进桥;李国彬;汪水泽;何亚元;甘晓龙;孙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18;C22C38/02;C22C38/06;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本申请提供一种厚度为0.1‑0.4mm的冷轧中高碳合金结构钢的制造方法,所述冷轧中高碳合金结构钢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25‑0.55%,Si:0.15‑0.35%,Mn:0.10‑2.0%,Cr:0.10‑2.0%,Alt:0.010‑0.030%,P≤0.015%,S≤0.005%,其它添加合金元素不超过0.3%,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制造方法包括:冶炼、精炼、连铸、加热、精轧、酸洗、冷轧、中间退火、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成品退火。通过控制钢中夹杂物、经过三次冷轧和三次退火,获得厚度为0.1‑0.4mm的冷轧中高碳合金结构钢钢带。其中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冷轧总压下率≥50%,且单道次压下率≥10%,使不同区域的片层碳化物均发生碎断,通过长时低温中间退火,使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均匀析出,进一步降低强度、提高塑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度 0.1 0.4 mm 冷轧 中高 合金 结构钢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厚度为0.1‑0.4mm的冷轧中高碳合金结构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为0.1‑0.4mm的冷轧中高碳合金结构钢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25‑0.55%,Si:0.15‑0.35%,Mn:0.10‑2.0%,Cr:0.10‑2.0%,Alt:0.010‑0.030%,P≤0.015%,S≤0.005%,其它添加合金元素不超过0.3%,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冶炼,控制所述冶炼结束时出钢碳含量≥0.05%,出钢下渣渣层厚度控制在100mm以下;精炼,所述精炼过程中采用钙处理进行夹杂物变性,钙处理量为0.35‑0.55kg/t,钙处理前软吹5‑10min,钙处理后软吹10‑15min;连铸,所述连铸的浇铸过程中过热度控制在15‑35℃,拉速波动范围为±0.2m/min,获得厚度≥50mm铸坯原料;对所述铸坯原料进行加热;对所述铸坯原料进行精轧,所述精轧终轧温度为860‑920℃,精轧后冷却速度控制在30℃/s以下,卷取温度为680‑730℃,随后钢卷入库缓冷,所述钢卷的厚度≥2.0mm;将所述钢卷展开后,采用盐酸进行酸洗,所述酸洗温度为75~85℃,所述酸洗速度为15~45m/min,所述盐酸的浓度为6~14%,所述盐酸内的铁盐含量≤110g/L ;对酸洗后的钢卷进行第一次冷轧,第一次冷轧总压下率≥50%,单道次压下率≥10%;对第一次冷轧后的钢卷第一次中间退火;对第一次中间退火后的钢卷进行第二次冷轧,第二次冷轧总压下率≥50%,单道次压下率≥10%;对第二次冷轧后的钢卷进行第二次中间退火;对第二次中间退火后的钢卷进行第三次冷轧,第三次冷轧总压下率≥30%,且第三次冷轧后辊面粗糙度Ra≤0.5μm;所述第一次中间退火和所述第二次中间退的加热温度A1‑70℃~A1‑40℃,保温时间15~25h,保温结束后以≤20℃/h的冷却速度冷至550℃,随后以50~100℃/h冷至300℃,再以10~40℃/h冷至100℃以下出炉,其中,A1为原料钢卷的珠光体相变温度;对第三次冷轧后的钢卷进行成品退火,获得厚度为0.1‑0.4mm的冷轧中高碳合金结构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9603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