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型槽栅MOSFET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5046.2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8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宏;陈哲;曹晓峰;李爽;陈文梅;林育赐;谢驰;任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型槽栅MOSFET。本发明引入了T型栅结构,使得器件的输入电容提高,T型栅下方的厚氧化层同时降低了器件的Cgd,从而Cgs/Cgd比值提高,器件具有更高的抗漏极电压震荡对栅极影响的能力,以及低EMI噪声。深槽金属连接深注入P+区,这种深槽体接触结构使得器件的寄生三极管更难开启,防止了器件在关断过程中容易产生的UIS热失效,同时深注入的P+区和埋层p+区引入了横向电场,使得器件反向耐压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槽栅 mosfet | ||
【主权项】:
1.一种T型槽栅MOSFET,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漏极电极(1)、N型重掺杂单晶硅衬底(2)、N‑外延层(3)和源极电极(10);所述N‑外延层(3)上层中部具有P体区(7),N‑外延层(3)两侧具有深槽金属(6);所述深槽金属(6)的上表面与源极电极(10)接触;所述P体区(7)与深槽金属(6)之间的N‑外延层(3)上层具有N+掺杂区(13),所述N+掺杂区(13)的上表面与源极电极(10)接触,N+掺杂区(13)的侧面分别与P体区(7)和深槽金属(6)接触;所述N+掺杂区(13)的正下方具有P型基区(5),所述P型基区(5)的上表面与N+掺杂区(13)的下表面接触,P型基区(5)的侧面分别与P体区(7)和深槽金属(6)接触;所述P型基区(5)下方具有重掺杂P+区(4),所述重掺杂P+区(4)的上表面与P型基区(5)的下表面接触,重掺杂P+区(4)将深槽金属(6)的下端包围;所述源极电极(10)中具有第一栅氧化层(12),所述第一栅氧化层(12)的下表面与P体区(7)的上表面和部分N+掺杂区(13)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栅氧化层(12)中具有第一栅极(9),所述第一栅极(9)的上表面与源极电极(10)通过介质层(11)隔离;所述第一栅极(9)的下表面中部与第二栅极(8)连接,所述第二栅极(8)沿器件垂直方向向下贯穿P体区(7)并延伸至N‑外延层(3),所述第一栅极(9)与第二栅极(8)相互垂直构成“T”字型,所述第二栅极(8)与body区(7)之间通过第二栅氧化层(14)隔离,所述第二栅极(8)的底端连接有氧化层深槽(15);所述氧化层深槽(15)和重掺杂P+区(4)之间的N‑外延层(3)中具有重掺杂埋层p+区(16);所述重掺杂P+区(4)、P型基区(5)、重掺杂埋层p+区(16)的浓度均大于P体区(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0504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