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17088.8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2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潜;马林;马举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能投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昌源北路138***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初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配水井、高密度沉淀区、臭氧接触池、初级滤化池、二级净化器、活性炭滤池和清水池,所述初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配水井、高密度沉淀区、臭氧接触池、初级滤化池、二级净化器、活性炭滤池和清水池依次连接,高密度沉淀区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初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之间设置有引流管。本发明处理后的水质质量得到了提高,水中CODMn、NH3‑N降低,口感良好,色度小,水中的有害物能够得到有效净化,帮助预防各类因水质不洁引起的疾病,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及工业生产的需要,系统中涉及的材料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安全卫生、使用简便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水质 净化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高原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配水井(3)、高密度沉淀区(4)、臭氧接触池(5)、初级滤化池(7)、二级净化器(8)、活性炭滤池(6)和清水池(9),所述初级净化池(1)、二级净化池(2)、配水井(3)、高密度沉淀区(4)、臭氧接触池(5)、初级滤化池(7)、二级净化器(8)、活性炭滤池(6)和清水池(9)依次连接,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合池(15)、絮凝池(16)和沉淀池(17),所述臭氧接触池(5)的输入端连接有臭氧发生间(18),所述活性炭滤池(6)的输出端连接有排水调节池(19),所述高密度沉淀区(4)的输出端连接有污泥调节池(20),所述排水调节池(19)的沉泥输入至污泥调节池(20)中,所述污泥调节池(2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污泥浓缩池(21)和事故排放池(22),所述污泥浓缩池(21)的输出端通过储泥池(23)连接脱水设备(24),所述储泥池(23)的输出端也连接事故排放池(22),所述排水调节池(19)和污泥浓缩池(21)中的上清液均输入至配水井(3)中;所述初级净化池(1)和二级净化池(2)之间设置有引流管(25),所述引流管(25)的一端伸在二级净化池(2)的入水口处,引流管(25)另一端伸在初级净化池(1)的底部,初级净化池(1)底部铺设有粒径为0.5‑5mm的沙粒(26),沙粒(26)的上层铺设有粒径大于5mm的石子(27),石子(27)上方种植有水草(28),所述引流管(25)的一端贯通初级净水池(1)的底部,二级净化池的上端面位于初级净化池(1)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所述二级净化池(2)底部的净化层由上到下依次为上部净化层(29)、中部净化层(30)和下部净化层(31),上部净化层(29)为粒径在0.5‑5mm的粗砂填充而成,中部净化层(30)由粒径为0.25‑2mm的中砂粗砂混合填充,下部净化层(31)由粒径为0.05‑0.5mm的细沙中砂混合而成,所述二级净化池(2)通过出水管(32)连接配水井(3),所述出水管(32)的一端贯通而二级净化池(2)的底部并伸在下部净化层(31)的底部,配水井(3)的上端面位于二级净化池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出水管(32)引出后分为第一水管(33)和第二水管(34),第一水管(33)、第二水管(34)和引流管(25)上分别设置有止通阀(35),第一水管(33)伸在配水井(3)的进水口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能投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能投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1708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