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硅衬底的氧化铪空心微针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0862.9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22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华;斯蒂芬.A.坎贝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B81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硅衬底的氧化铪空心微针及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单晶硅片的准备;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硅片正面甩光刻胶、烘胶并图形化;刻蚀二氧化硅层得到微针的刻蚀窗口;硅片各向异性刻蚀得到锥形尖端;硅片深反应离子刻蚀得到深孔;原子层沉积方法沉积氧化铪膜;硅上氧化铪的完全刻蚀;硅片背面的碱性溶液湿法刻蚀,露出氧化铪微针末端;Oxford刻蚀机刻蚀掉氧化铪微针末端;硅片背面继续碱性溶液湿法刻蚀得到裸露的氧化铪微针阵列;切片。所制得的氧化铪空心微针呈柱状空心结构,微针末端为开口或不开口;本发明微针既可用于TDD,也可用于生物医学取样分析、用做生物医学用微电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衬底 氧化 空心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硅衬底的氧化铪空心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第一步:以单晶硅片作基础,清洗和烘干硅片(1);第二步:在经第一步处理的硅片(1)正面热氧化形成SiO2层(2)、背面热氧化形成SiO2层(2’),或者用等离体子增强化学汽相淀积法仅在硅片(1)正面形成SiO2层(2);所述硅片(1)正面SiO2层(2)和背面SiO2层(2’)的厚度均为0.4~3μm;所述化学汽相淀积法的反应气体为SiH4和N2O,反应室温度200~350℃;第三步:在经第二步处理的硅片(1)正面的SiO2层(2)上甩正光刻胶(3),烘胶后利用掩膜版在光刻胶(3)上光刻形成微针(7)的刻蚀窗口图形;所述光刻胶(3)的厚度为1~20μm;第四步:图形化后的光刻胶(3)作掩膜,利用氢氟酸缓冲氧化硅蚀刻剂刻蚀硅片(1)正面的SiO2层(2),在SiO2层(2)上形成微针(7)的刻蚀窗口图形,同时硅片(1)背面的SiO2层(2’)也刻蚀掉;或者采用STS刻蚀机将光刻胶(3)上的图形转移到硅片(1)正面的SiO2层(2)上;刻蚀气体为CHF3和O3,或者刻蚀气体为CF4和O2,或者刻蚀气体为CF4和Ar,或者刻蚀气体为CHF3和CF4;第五步:用丙酮去除光刻胶(3),然后用KOH溶液或四甲基氢氧化氨水溶液各向异性刻蚀硅片(1),得到锥形尖端(4);所述KOH溶液质量浓度为20~50%,温度50~100℃;所述四甲基氢氧化氨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5~30%,温度为50~100℃;第六步:利用硅的深反应离子刻蚀法,在硅片(1)的正面SiO2层(2)侧加工出柱状深孔(5)结构;刻蚀工艺用气体为SF6和C4F8;第七步:利用氢氟酸缓冲氧化硅蚀刻剂刻蚀掉硅片(1)正面的SiO2层(2),利用原子层沉积法,在硅片(1)正面生长一层氧化铪薄膜(6),在柱状深孔(5)处得到氧化铪微针(7)结构;同时在硅片(1)背面附加生长氧化铪薄膜(6’);制备氧化铪以四二甲基氨基铪为前驱体,水作为氧化剂,反应腔温度为235℃,每个沉积周次中四二甲基氨基铪和水的脉冲持续时间分别为0.2秒、0.015秒,两个脉冲间隔10秒;第八步:沉积有氧化铪的硅片(1)背面附加生长氧化铪薄膜(6’)的完全刻蚀;然后将硅片(1)用AMMT’s夹具夹持,背面朝外,置于碱性溶液中进行湿法腐蚀,减薄至露出氧化铪微针(7)末端;同时在硅片(1)周边形成一个环形外框(8);碱性溶液为KOH水溶液或TMAH水溶液;所述KOH水溶液质量浓度为20~50%,刻蚀温度50~100℃;所述TMAH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5~30%,刻蚀温度50~100℃;若需要提高刻蚀面的平整性,使用KOH水溶液时加入异丙醇,质量浓度为0.5~20%,使用TMAH水溶液时加入(NH4)2S2O8,质量浓度为0.5~10%;第九步:利用Oxford刻蚀机刻蚀氧化铪微针(7)末端,使氧化铪微针(7)贯穿;刻蚀源气体BCl3流量为20sccm、Ar流量为5sccm,RIE功率100W,温度为25℃;第十步:继续使用AMMT’s夹具夹持硅片(1),在碱性溶液中进行硅的湿法腐蚀,至氧化铪微针(7)裸露长度达到需要的数值;如果需要将硅片减薄至100μm以下,当硅片厚度为100μm时,去掉夹具继续刻蚀至需要的厚度;刻蚀减薄过程中得到新的环形外框(8’),对减薄后的硅膜(9)起支撑作用;第十一步:最后将硅片(1)切割成所需大小的氧化铪微针(7)阵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3086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