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共存的自养脱氮系统启动及高效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3026.4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7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林;李江涛;孙晓辉;李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共存的自养脱氮系统启动及高效运行方法:首先接种来自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的污泥,在间歇曝气的条件下,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来进行启动,再通过缩短厌氧阶段时间,将曝气方式转变为连续曝气模式,以实现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启动。启动成功后,通过控制絮状与颗粒污泥比例的方法构建稳定的菌群结构,并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调整反应周期,实现系统的高效脱氮。本发明提供的启动方式迅速简单,所构建的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对单级自养脱氮系统及其他絮状与颗粒污泥共存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污泥 单级自养脱氮 絮状 高效运行 脱氮系统 系统运行 絮状污泥 自养 构建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短程硝化 反应周期 方式转变 高效脱氮 共存系统 间歇曝气 菌群结构 连续曝气 启动成功 启动方式 系统启动 厌氧阶段 氨氮 进水 曝气 污泥 接种 参考 | ||
【主权项】:
1.一种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共存的自养脱氮系统启动及高效运行方法,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絮状及颗粒污泥接种比例设置:接种污泥来自稳定运行的短程硝化反应器内的絮状污泥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内的颗粒污泥,絮状污泥浓度为3‑4g/L,颗粒污泥浓度为4‑5g/L,接种时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的质量比为2‑3;2)絮状及颗粒污泥共存系统间歇曝气变基质启动阶段:进水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进水pH控制在7.4‑8.2,温度为28‑32℃,控制曝气量不变,反应周期为12h;系统采用间歇曝气方式,曝气段与厌氧段时间的比例为1:2;首先保持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不变,当氨氮转化率达到85%以上时,提高进水氨氮质量浓度,每次按照一定的幅度进行提高;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达到初始的180%‑220%,氨氮去除率连续3天达到85%时,间歇曝气变基质阶段启动完成;3)絮状及颗粒污泥共存系统变曝气时间启动阶段:本阶段保持进水氨氮浓度不变,缩短厌氧段时间,同时减小曝气量;每次调整后,待氨氮转化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恢复至85%和75%,并稳定2‑4天,再进行下一次调整,直到厌氧段时间为0h,并稳定4天,进入高效运行阶段;4)絮状及颗粒污泥共存系统污泥比例调控高效运行阶段:进入絮状及颗粒污泥共存系统比例调控高效运行阶段后,沉淀时间设置为8‑12min,搅拌转速为80‑100r/min,控制絮状污泥与颗粒污泥质量比在2.02‑2.31之间,进水氨氮浓度保持不变,根据出水亚硝态氮浓度及氨氮转化率,对曝气量进行调整;当絮状与颗粒污泥比例小于2.02时,增加沉淀时间至12‑15min,同时将出水水箱中絮状污泥回加至反应器;当絮状与颗粒污泥比例大于2.31时,缩短沉淀时间至4‑8min,同时将搅拌速率增大至110‑130r/min,当氨氮转化率大于90%,总氮去除率大于80%时,反应周期缩减1‑2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4302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