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流与纵轴流装置脱粒分离负荷的自适应调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1347.7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5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章;魏纯才;李耀明;梁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2/58 | 分类号: | A01F12/58;A01F7/04;A01F12/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收获机切流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负荷的自适应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所述调控系统主要包括夹带损失监测装置、籽粒破碎率监测装置、切流凹板出口间隙调节装置、抖动板负荷监测装置、回程板负荷监测装置和在线监测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籽粒破碎率、夹带损失率、切流凹板出口间隙、切流滚筒转速和纵轴流滚筒转速,根据冲击力传感器和惯性力传感器的差动信号,计算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负荷比,调控切流凹板出口间隙、切流滚筒转速和纵轴流滚筒转速,使得切流脱粒分离装置与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负荷比例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难脱、易脱等不同品种作物的收获要求,保持最佳脱粒能力和较好的适应性。 | ||
搜索关键词: | 脱粒分离装置 脱粒 纵轴流 切流 出口间隙 调控系统 分离负荷 切流凹板 负荷监测装置 纵轴流滚筒 切流滚筒 破碎率 自适应 籽粒 夹带 在线监测控制系统 损失率 冲击力传感器 惯性力传感器 损失监测装置 联合收获机 差动信号 调节装置 监测装置 实时监测 抖动板 负荷比 回程板 调控 收获 | ||
【主权项】:
1.切流与纵轴流装置脱粒分离负荷的自适应调控系统,包括切流滚筒(1)、切流凹板(2)、纵轴流滚筒(3)、纵轴流凹板筛(4)、回程板(5)、清选筛(6)、籽粒搅龙(7),抖动板位于切流滚筒(1)的下方,所述纵轴流凹板筛(4)装于纵轴流滚筒(3)内,所述回程板(5)位于纵轴流滚筒(3)的下方,清选筛(6)位于切流滚筒(1)和回程板(5)的下方、且位于籽粒搅龙(7)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流凹板出口间隙调节装置(10)、抖动板负荷监测装置(602)、回程板负荷监测装置(502)和在线监测控制系统,所述切流凹板出口间隙调节装置(10)包括第一连接销(1001)、第一连接杆(1002),第二连接销(1003)、第二连接杆(1004)、第三连接销(1005)、转动杆(1006)、电动缸(1007)和位移传感器(1008),所述第一连接杆(1002)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1001)与切流凹板(2)出口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1003)与第二连接杆(1004)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1004)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006)通过铰链连接;转动杆(1006)的前端通过第三连接销(1005)与机架铰接、且可绕第三连接销(1005)转动;转动杆(1006)的尾端与电动缸(1007)通过球头轴承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1008)与电动缸(1007)并联;所述位移传感器(1008)、电动缸(1007)均与在线监测控制系统相连;所述抖动板负荷监测装置(602)装在所述清选筛(6)的抖动板(601)上、且位于切流滚筒(1)下方,主要包括抖动惯性力监测传感器(602‑1)、第一抖动监测板(602‑2)、抖动冲击力监测传感器(602‑3)、第二抖动监测板(602‑4)、抖动安装板(602‑5)和抖动支架(602‑6),所述抖动安装板(602‑5)通过抖动支架(602‑6)固定在抖动板(601)的下方,抖动板(601)与抖动安装板(602‑5)上均开有一与第一抖动监测板(602‑2)、第二抖动监测板(602‑4)形状相同的通孔,且两个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所述第一抖动监测板(602‑2)位于抖动安装板(602‑5)上的通孔内、且与通孔边缘保持0.5mm‑3mm的间隙;所述第二抖动监测板(602‑4)位于抖动板(601)的通孔内,并与通孔边缘保持0.5mm‑3mm的间隙;抖动惯性力监测传感器(602‑1)一端固定在抖动安装板(602‑5)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抖动监测板(602‑2)上;抖动冲击力监测传感器(602‑3)一端固定在抖动板(601)背面,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抖动监测板(602‑4)上;抖动惯性力监测传感器(602‑1)、抖动冲击力监测传感器(602‑3)均与在线监测控制系统相连;所述回程板负荷监测装置(502)装于回程板(5)上、且位于纵轴流滚筒(3)下方,主要包括回程惯性力监测传感器(502‑1)、第一回程监测板(502‑2)、回程冲击力监测传感器(502‑3)、第二回程监测板(502‑4)、回程安装板(502‑5)和回程支架(502‑6);所述回程安装板(502‑5)通过回程支架(502‑6)固定在回程板面(503)的下方,回程板面(503)和回程安装板(502‑5)上均开有一与第一回程监测板(502‑2)、第二回程监测板(502‑4)形状相同的通孔,且两个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所述第一回程监测板(502‑2)位于回程安装板(502‑5)上的通孔内、且与通孔边缘保持0.5mm‑3mm的间隙;所述第二回程监测板(502‑4)位于回程板面(503)的通孔内,并与通孔边缘保持0.5mm‑3mm的间隙;回程惯性力监测传感器(502‑1)一端固定在回程安装板(502‑5)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回程监测板(502‑2)上;回程冲击力监测传感器(502‑3)一端固定在回程板面(503)背面,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回程监测板(502‑4)上;回程惯性力监测传感器(502‑1)、回程冲击力监测传感器(502‑3)均与在线监测控制系统相连;所述在线监测控制系统用于检测抖动惯性力监测传感器(602‑1)、抖动冲击力监测传感器(602‑3)、回程惯性力监测传感器(502‑1)、回程冲击力监测传感器(502‑3)检测到的惯性力和冲击力,以及位移传感器(1008)检测到的位移;并根据抖动惯性力、抖动冲击力计算抖动板(601)的负荷情况,作为切流滚筒(1)的负荷;根据回程惯性力、回程冲击力计算回程板面(503)的负荷情况,作为纵轴流滚筒(3)的负荷;并根据切流滚筒(1)与纵轴流滚筒(3)的负荷比控制电动缸(1007)驱动切流凹板出口间隙调节装置(10)调整切流凹板(2)的出口间隙;并根据位移传感器(1008)检测到的位移,监控切流凹板(2)的出口间隙的大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6134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