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齿联动双曲柄针轮输出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64710.0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卢琦;何卫东;鲍君华;张迎辉;施晓春;张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23;F16H57/021;F16H57/08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26 | 代理人: | 卫茂才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三齿联动双曲柄针轮输出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其包括输出轴、两个输出轴支撑轴承、两个Ⅰ号曲柄轴支撑轴承、八个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三个间隔环、针齿销、Ⅰ号渐开线行星齿轮、Ⅰ号曲柄轴、两个输入齿轮轴支撑轴承、输入齿轮轴、Ⅱ号渐开线行星齿轮、Ⅱ号曲柄轴、两个Ⅱ号曲柄轴支撑轴承、四个摆线轮、均载盘、均载盘支撑轴承、轴套、上箱盖、联接螺栓和下箱体。本发明的行星减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承载能力大、传动平稳、传动效率高、刚度好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联动 曲柄 输出 摆线 少齿差 行星减速器 | ||
【主权项】:
三齿联动双曲柄针轮输出摆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该行星减速器包括输出轴(1)、第一输出轴支撑轴承(2)、第二输出轴支撑轴承(3)、第一Ⅰ号曲柄轴支撑轴承(4)、第一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5)、第一间隔环(6)、第二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7)、第二间隔环(8)、第三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9)、第三间隔环(10)、针齿销(11)、第四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12)、第二Ⅰ号曲柄轴支撑轴承(13)、Ⅰ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4)、Ⅰ号曲柄轴(15)、第一输入齿轮轴支撑轴承(16)、第二输入齿轮轴支撑轴承(17)、输入齿轮轴(18)、Ⅱ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9)、Ⅱ号曲柄轴(20)、第二Ⅱ号曲柄轴支撑轴承(21)、第八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2)、第一摆线轮(23)、第七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4)、第二摆线轮(25)、第六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6)、第三摆线轮(27)、第四摆线轮(28)、第五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9)、均载盘(30)、第一Ⅱ号曲柄轴支撑轴承(31)、均载盘支撑轴承(32)、轴套(33)、上箱盖(34)、联接螺栓(35)和下箱体(36);输入齿轮轴(18)通过第一输入齿轮轴支撑轴承(16)和第二输入齿轮轴支撑轴承(17)支撑,第一输入齿轮轴支撑轴承(16)和第二输入齿轮轴支撑轴承(17)的外圈安装在上箱盖(34)和下箱体(36)的轴承支座上,输入齿轮轴(18)的齿轮副分别与Ⅰ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4)、Ⅱ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9)的齿轮副啮合;Ⅰ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4)与Ⅰ号曲柄轴(15)采用渐开线花键联接,Ⅰ号曲柄轴(15)通过第一Ⅰ号曲柄轴支撑轴承(4)与第二Ⅰ号曲柄轴支撑轴承(13)支撑;第一Ⅰ号曲柄轴支撑轴承(4)的外圈安装在均载盘(30)的轴承孔中,第二Ⅰ号曲柄轴支撑轴承(13)的外圈安装在上箱盖(34)、下箱体(36)的轴承支座上;Ⅰ号曲柄轴(15)具有四个偏心,偏心位置分别安装第一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5)、第二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7)、第三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9)和第四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12)的内圈;Ⅱ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9)、Ⅱ号曲柄轴(20)采用渐开线花键联接;Ⅱ号曲柄轴(20)通过第一Ⅱ号曲柄轴支撑轴承(31)和第二Ⅱ号曲柄轴支撑轴承(21)支撑,第一Ⅱ号曲柄轴支撑轴承(21)的外圈安装在上箱盖(34)、下箱体(36)的轴承支座上,第二Ⅱ号曲柄轴支撑轴承(31)的外圈安装在(30)的轴承孔中;Ⅱ号曲柄轴(20)具有四个偏心,偏心位置分别安装第八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2)、第七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4)、第六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6)和第五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9)的内圈;第一摆线轮(23)上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孔,轴承孔中心圆的直径等于Ⅰ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4)与Ⅱ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9)的中心距,两个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作为第四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12)与第八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2)的外圈;第二摆线轮(25)上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孔,轴承孔中心圆的直径等于Ⅰ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4)与Ⅱ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9)的中心距,两个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作为第三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9)与第七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4)的外圈;第三摆线轮(27)上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孔,轴承孔中心圆的直径等于Ⅰ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4)与Ⅱ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9)的中心距,两个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作为第二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7)与第六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6)的外圈;第四摆线轮(28)上对称设有两个轴承孔,轴承孔中心圆的直径等于Ⅰ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4)与Ⅱ号渐开线行星齿轮(19)的中心距,两个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作为第一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5)与第五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29)的外圈;第一摆线轮(22)与第二摆线轮(25)通过第三间隔环(10)隔开,第二摆线轮(25)与第三摆线轮(27)通过第二间隔环(8)隔开,第四摆线轮(28)与第三摆线轮(27)通过第一间隔环(6)隔开;针齿销(11)安装在输出轴(1)的针齿销孔中;均载盘(30)通过均载盘支撑轴承(32)支撑,均载盘支撑轴承(32)安装在输出轴(1)上;输出轴(1)通过第一输出轴支撑轴承(2)和第二输出轴支撑轴承(3)支撑,第一输出轴支撑轴承(2)和第二输出轴支撑轴承(3)的外圈安装在上箱盖(34)和下箱体(36)的轴承支座上;用于定位第一输出轴支撑轴承(2)和第二输出轴支撑轴承(3)内圈的轴套(33)安装在输入轴(1)上,上箱盖(34)和下箱体(36)通过联接螺栓(35)联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6471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