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缠绕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71259.5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0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丁振洪;杨其振;陆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9/10 | 分类号: | B60C9/10;B60C9/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9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轮胎领域,涉及一种缠绕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包括胎体,所述胎体上至少依次贴合设置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所述第二带束层包括三根螺旋缠绕于第一带束层上的钢丝及用于将三根钢丝相连接的覆胶,三根钢丝缠绕过程中,相邻两圈钢丝之间的间隙为0~2mm,缠绕后的钢丝与胎面中心线之间夹角为1°~3°,所述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小于第一带束层的宽度。该结构可以在根本上解决高扁平轮胎在使用过程中的周向变形,以及有胎冠中心的蠕变而带动的带束层间相互应力的提高,进而可以降低轮胎胎冠部位的生热,避免轮胎的脱空等早期损坏现象,增加高扁平、宽行驶面轮胎的使用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轮胎 带束层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缠绕型轮胎带束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胎体(6),所述胎体(6)上至少依次贴合设置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所述第二带束层(2)包括三根螺旋缠绕于第一带束层(1)上的钢丝及用于将三根钢丝相连接的覆胶,三根钢丝缠绕过程中,相邻两圈钢丝之间的间隙为0~2mm,缠绕后的钢丝与胎面(5)中心线之间夹角为1°~3°,所述第二带束层(2)的宽度小于第一带束层(1)的宽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7125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后脚撑支撑拖行一体化机构
- 下一篇:带放气阀的多功能锅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