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除雾霾的空气净化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2170.9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37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闫绪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允杰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杨清雅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能除雾霾的空气净化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体(1)、抽气装置(2)、第一过滤装置(3)、第二过滤装置(4)、第一管道装置(5)、第三过滤装置(6)、第二管道装置(7)、框体装置(8)及第四过滤装置(9),第一框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抽气装置(2)包括进气管(21)、第一风机(22),第一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1)、第二框体(33)、第一海绵块(32)、第一海绵环(34)、第四管道(35)、第二海绵块(36)、第一弹性杆(37)、第一过滤网(38),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弯曲板、第三过滤网、第一弹簧、第二海绵环,本发明能够对雾霾中的颗粒杂质进行彻底的过滤净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过滤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能除雾霾的空气净化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体(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上方的抽气装置(2)、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1)内的第一过滤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下方的第一管道装置(5)、位于所述第一管道装置(5)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6)、位于所述第三过滤装置(6)下方的第二管道装置(7)、位于所述第二管道装置(7)下方的框体装置(8)及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8)内的第四过滤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通孔(11)、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二通孔(12),所述抽气装置(2)包括进气管(21)、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1)上的第一风机(22)、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2)下方的第一支撑杆(23)及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1)上的第一阀门(24),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1)、位于所述第一横板(31)上方的第二框体(33)、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3)右侧的第一海绵块(32)、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3)上方的第一海绵环(34)、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1)内表面上的第四管道(35)、位于所述第四管道(35)下方的第二海绵块(36)、位于所述第一横板(31)下方的第一弹性杆(37)、位于所述第二框体(33)左侧的第一过滤网(38)、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8)下方的第二过滤网(39),第一横板(3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第一横板(31)位于第一通孔(11)的下方,第一横板(31)的前后表面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第一横板(31)能上下移动;第二框体(33)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第二框体(33)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海绵块(3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第一海绵块(32)的右表面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海绵块(32)的左表面与第二框体(3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海绵环(34)呈环状且水平放置,第一海绵环(34)的下表面与第二框体(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海绵环(34)的上表面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海绵环(34)能发生弹性变形而被拉长或压缩,第四管道(35)呈竖直状且其上端对准第一通孔(11)并与第一框体(1)内表面固定连接,使第四管道(35)的内部与进气管(21)的内部相通;第二海绵块(36)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第二海绵块(36)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海绵块(36)的上端收容于第四管道(35)内且与第四管道(35)的内表面滑动连接;第一弹性杆(37)呈弯曲状且其上端与第一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杆(37)的下端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杆(37)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371),第一凹槽(371)贯穿第一弹性杆(37)的上下表面,第一过滤网(38)的横截面呈V字形且其左端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过滤网(38)的右表面与第二框体(33)的左表面滑动连接,第二过滤网(39)呈倾斜状且其左端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过滤网(39)的右端顶靠在第一横板(31)的左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装置(4)包括第一弯曲板(41)、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板(41)上的第三过滤网(42)、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42)上方的第一弹簧(43)、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41)下方的第二海绵环(44)、位于所述第二海绵环(44)左右两侧的第一斜板(45)、位于所述第一斜板(45)上方的第二弹簧(46)、位于所述第二海绵环(44)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47)、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7)左右两侧的第一滚轮(48)、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48)上的第一刷毛(49),第一弯曲板(41)呈弯曲状并向上凸起,第一弯曲板(41)的侧面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弯曲板(4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411),第三过滤网(42)呈弯曲状且收容于第三通孔(411)内并与第一弯曲板(4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3)呈竖直状且其上端与第一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43)的下端与第三过滤网(42)固定连接,第二海绵环(44)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且水平放置,第二海绵环(44)位于第三过滤网(42)下方,第一斜板(45)设有两个,第一斜板(45)呈倾斜状,第一斜板(45)的一端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一斜板(45)的另一端与第二海绵环(44)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46)设有两个,第二弹簧(46)呈竖直状,第二弹簧(46)的上端与第一弯曲板(4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46)的下端与第一斜板(45)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47)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杆(47)呈竖直状,第二支撑杆(47)的下端与第一框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47)的上端与第二海绵环(44)固定连接,第一滚轮(48)设有两个,第一滚轮(48)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第一滚轮(48)与第一框体(1)轴转连接,使第一滚轮(48)能在第一框体(1)内旋转,第一滚轮(48)与电机连接,电机能带动第一滚轮(48)旋转,第一刷毛(49)设有若干个并均匀分布在第一滚轮(48)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框体装置(8)包括第四框体(81)、收容于第四框体(81)内的第二斜板(82)、位于第二斜板(82)左侧的第四过滤网(83)、位于第二斜板(82)下方的第三海绵块(84)、位于第三海绵块(84)右侧的第三斜板(85)、位于第三斜板(85)右侧的第一弯曲杆(86)、位于第一弯曲杆(86)右侧的第五过滤网(87)、位于第四框体(81)下方的排出管(88)及设置于排出管(88)上的第五阀门(89);所述第四过滤装置(9)包括挡板(91)、位于挡板(91)左侧的第三弹簧(92)、设置于挡板(91)上的过滤块(93)、设置于过滤块(93)上的固定杆(94)、位于过滤块(93)上下两侧的第四弹簧(95)和位于过滤块(93)右侧的第五弹簧(96),当气压大时,第二海绵块(36)与第一横板(31)向下移动,直至第二海绵块(36)脱离第四管道(35),第五过滤网(87)向右移动,第三弹簧(92)被压缩,且过滤块(93)向右移动,以对高压空气进行缓冲,然后经排出管(88)排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允杰,未经李允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1217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的空气除尘净化系统
- 下一篇: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