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微颗粒物加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8603.1 | 申请日: | 201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68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苹;张龙龙;安泽文;王凤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3/06 | 分类号: | B01F3/06;B01F3/22;B01F5/04;B01F15/02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细微颗粒物加料装置,用于研究细微颗粒物脱除的实验过程中添加细微颗粒物,也适用于形成可控低浓度气固两相流的场合;其利用颗粒物的重力和松动风,使物料通过输送管进入副床,通过调整进料阀门和松动风阀门,控制进料量和进气量,以调整颗粒物浓度,并采用主床和副床组合式流化床结构,利用气固两相流动,使细微颗粒物能够进入主床与气体均匀混合,大颗粒物则留在副床,实现提供稳定且混合均匀的含有低浓度细微颗粒物的气体,并将其添加到所需实验装置中的目的;其整体结构简单,原理可靠,制作及运行成本低,应用环境友好且对环境污染治理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微 颗粒 加料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细微颗粒物加料装置,其特征是主体结构包括:料斗、进料阀门、进料管、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第三输送管、副床、主床、布风板、落灰管、副床风机、主床风机、第一气体流量计、第二气体流量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盖板、喷液口、出料口、进气管、松动风阀门、条形孔、主床上风室、主床下风室、副床上风室和副床下风室;料斗为两端开口的漏斗状结构,料斗的顶端为物料进入口,料斗的底端与竖直向下设置的进料管相连通,进料管上设有进料阀门,进料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输送管的输入端管道式相通,且进料管的输出端与第一输送管的输入端之间夹角α为钝角,第一输送管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管的输入端管道式相通,且第一输送管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管的输入端之间夹角β为钝角,第二输送管水平设置,第二输送管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管的输入端管道式相通,且第二输送管的输出端与第三输送管的输入端之间夹角γ为钝角,第三输送管的输出端向下倾斜与副床上部相连通,竖直并列设置的空腔结构的副床和主床内横向设有一体式风帽式布风板,或者副床和主床内分别横向设有风帽式布风板,布风板将空腔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主床上风室、主床下风室、副床上风室和副床下风室,主床的布风板下方设有落灰管,用于收集落入布风板上的大颗粒物,布风板上留有其安装口,主床上部外壁设有出料口,主床上部内壁设有喷液口,主床中部内壁上水平设有不同高度的两条以上的条形孔,主床和副床之间通过条形孔连通,条形孔的上方设有向下倾斜的盖板,盖板位于主床内部,主床底部通过管道与第一气体流量计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气体流量计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一气体流量计的输入端与主床风机的输出端管道相通,第二输送管的另一输入端水平设置且经松动风阀门与进气管的输出端相连通,进气管的输入端与副床风机的输出端管道式相通,副床风机的另一输出端与第二气体流量计的输入端管道式相通,第二气体流量计上设有第二阀门,第二气体流量计的输出端与副床的底部管道式相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1860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