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过载环境力加载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4411.X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8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兵;马铁华;武志博;张红艳;裴东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N3/317;G01P2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过载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具体是一种双过载环境力加载模拟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过载环境模拟试验装置使用不方便、体积大、成本高、试验时震动大、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一种双过载环境力加载模拟装置,包括飞轮储能部分、冲击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旋转离心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所述飞轮储能部分包括圆筒、主转轴、电磁离合器、联轴器、电机、导电滑环;所述冲击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包括圆环形上转盘、圆环形下转盘、电磁铁、碰撞块、位置传感器。本发明比较真实地模拟了飞行器关键部件的冲击过载和旋转离心过载环境力的连续加载过程,适用于飞行器的性能测试、材料的冲击试验、加速度传感器的校准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载 环境 加载 模拟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双过载环境力加载模拟装置,包括飞轮储能部分、冲击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旋转离心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所述飞轮储能部分包括电机(15),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储能部分包括圆筒(11)、主转轴(12)、电磁离合器(13)、联轴器(14)、导电滑环(16);主转轴(12)的下部转动装配于圆筒(11)的上部内腔;电机(15)位于圆筒(11)的下部内腔,且电机(15)的输出轴依次通过联轴器(14)、电磁离合器(13)与主转轴(12)的下端连接;导电滑环(16)的定子固定装配于圆筒(11)的上部内腔;导电滑环(16)的转子固定装配于主转轴(12)的下部;所述冲击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包括圆环形上转盘(21)、圆环形下转盘(22)、电磁铁(23)、碰撞块(24)、位置传感器(25);圆环形上转盘(21)和圆环形下转盘(22)均固定装配于主转轴(12)的上部,且圆环形下转盘(22)位于圆环形上转盘(21)的下方;圆环形上转盘(21)的下盘面固定有偶数对上筋条;每对上筋条均与圆环形上转盘(21)共同围成一个径向上滑槽,且各个径向上滑槽沿周向等距排列;圆环形下转盘(22)的上盘面固定有偶数对下筋条,且下筋条的数目与上筋条的数目一致;每对下筋条均与圆环形下转盘(22)共同围成一个径向下滑槽,且各个径向下滑槽沿周向等距排列;各个径向上滑槽与各个径向下滑槽扣合形成偶数个径向滑管,且每个径向滑管的外端管口均设有限位折边(26);电磁铁(2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电磁铁(23)分别安装于其中两个径向滑管的内端管口内,且两个电磁铁(23)位置正对;两个电磁铁(23)的输入端均与导电滑环(16)的转子连接;碰撞块(2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碰撞块(24)分别滑动装配于其中两个径向滑管的内腔,且两个碰撞块(24)的尾端可分离地吸附于两个电磁铁(23)上;两个碰撞块(24)的头部均细于尾部;位置传感器(25)安装于主转轴(12)的上端面上方,且位置传感器(25)的传输端与导电滑环(16)的转子连接;所述旋转离心过载环境力加载部分包括外立柱(31)、内立柱(32)、圆环形槽轨(33)、螺线形槽轨(34)、小车(35);外立柱(31)的数目为若干个,且各个外立柱(31)沿周向等距排列于圆筒(11)的外侧;内立柱(32)的数目为若干个,且各个内立柱(32)沿周向等距排列于各个外立柱(31)和圆筒(11)之间;圆环形槽轨(33)的槽口向内,且圆环形槽轨(33)支撑固定于各个外立柱(31)的上端面;圆环形槽轨(33)的槽口上沿与圆环形上转盘(21)的下盘面齐平;圆环形槽轨(33)的槽口下沿与圆环形下转盘(22)的上盘面齐平;螺线形槽轨(34)的槽口向内,且螺线形槽轨(34)支撑固定于各个内立柱(32)的上端面;螺线形槽轨(34)的槽口上沿与圆环形上转盘(21)的下盘面齐平;螺线形槽轨(34)的槽口下沿与圆环形下转盘(22)的上盘面齐平;螺线形槽轨(34)与圆环形上转盘(21)之间、螺线形槽轨(34)与圆环形下转盘(22)之间均留有间隙;螺线形槽轨(34)的首端与圆环形槽轨(33)之间留有间隙;螺线形槽轨(34)的末端与圆环形槽轨(33)相接触;小车(35)滑动装配于螺线形槽轨(34)的内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3441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