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离散变结构观测器的锂电池SOC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0573.2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4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孔慧芳;张憧;张晓雪;鲍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88 | 分类号: | G01R31/388;G01R31/367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变结构观测器的锂电池SOC估计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对锂电池进行快速标定实验,获取SOC与开路电压OCV关系曲线;建立用于SOC估计的锂电池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对锂电池进行脉冲放电实验,辨识锂电池模型参数;实时采集工况下锂电池的端电压和充放电电流;构建离散变结构观测器实现对锂电池SOC的准确估计。本发明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SOC估计效果,同时能严格保证收敛性,且对锂电池建模误差,内部参数的摄动和外在扰动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变结构 观测器 离散状态空间 充放电电流 锂电池模型 端电压 标定实验 关系曲线 建模误差 开路电压 脉冲放电 内部参数 实时采集 鲁棒性 收敛性 扰动 辨识 构建 摄动 保证 表现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离散变结构观测器的锂电池SOC估计方法,包括对工况下锂电池的端电压和充放电电流的采集,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对锂电池进行快速标定实验,获取锂电池SOC与开路电压OCV之间的关系曲线;步骤1.1,在室温下,对充电截止电压为4.2V、放电截止电压为3V、额定容量为5Ah的锂电池以0.2库伦恒流放电直到锂电池电压到3V以下,静置2~3小时,等待实验使用;步骤1.2,用0.2库伦电流对根据步骤1.1静置后的锂电池进行恒流脉冲充电,每次充电锂电池额定容量的10%后,使锂电池断路并静置5分钟,实时测量充电过程中每个静置时间段内的锂电池端电压Uc,OCV,并找出充电过程中每个静置时间段内锂电池端电压最小值Uc,OCV,min,直至锂电池充满;步骤1.3,用0.2库伦电流对根据步骤1.2充满电的锂电池进行恒流脉冲放电,每次放电锂电池额定容量的10%后,使锂电池断路并静置5分钟,实时测量放电过程中每个静置时间段内的锂电池端电压Ud,OCV,并找出放电过程中每个静置时间段内锂电池端电压最大值Ud,OCV,max,直至锂电池放空;步骤1.4,将步骤1.2中得到的充电过程中每个静置时间段内锂电池端电压最小值Uc,OCV,min与步骤1.3中得到的放电过程中与充电过程中SOC对应相等的静置时间段内锂电池端电压最大值Ud,OCV,max相加并取平均值,作为快速标定的开路电压OCV,共得到10个开路电压OCV;步骤1.5,根据步骤1.4中得到的10个开路电压OCV,在整个锂电池SOC变化范围内,即0%~100%范围内,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多段式直线拟合,并得到锂电池SOC与开路电压OCV关系曲线;所述的多段式直线拟合中,每段长度的ΔSOC=10%,每段内所拟合的锂电池SOC与开路电压OCV表达式为:OCVi=ki*SOCi+di,i=1,2,3....10 (1)其中,OCVi为第i段锂电池的开路电压OCV,SOCi为第i段锂电池的SOC,ki为第i段所拟合的SOC与开路电压OCV直线的斜率,di为第i段所拟合的SOC与开路电压OCV直线的截距;步骤2,根据步骤1中得到的锂电池SOC与开路电压OCV关系曲线,并结合锂电池戴维南等效电路与安时积分公式,建立用于锂电池SOC估计的锂电池离散状态空间模型;离散状态方程:离散观测方程:其中,Vt(k)为锂电池k时刻的端电压,SOC(k)为锂电池k时刻的SOC,V1(k)为锂电池k时刻的极化电压;Vt(k+1)为锂电池(k+1)时刻的端电压,SOC(k+1)为锂电池(k+1)时刻的SOC,V1(k+1)为锂电池(k+1)时刻的极化电压;T为采样时间,Is(k)为k时刻流过锂电池的电流值,γ为扰动输入矩阵,ξ(k)为有界标量扰动输入,y(k)为锂电池k时刻的输出量,a1=1/R1C1,a11=kia1,a2=1/R0CN,a22=kia2,b1=ki/CN+1/C1+R0/R1C1,b2=1/C1,R1为锂电池的极化电阻,C1为锂电池的极化电容,R0为锂电池的欧姆内阻,CN为锂电池的标称容量;步骤3,对锂电池进行脉冲放电实验,辨识步骤2中的锂电池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参数;步骤3.1,首先将容量为5Ah的锂电池以电流I放电5分钟,然后停止放电并静置10分钟,接着再以同样的电流I放电5分钟,将此20分钟作为一个脉冲放电周期,充放电设备记录锂电池一个脉冲放电周期中的端电压Ubattery变化;步骤3.2,根据步骤3.1中记录的锂电池一个脉冲放电周期中的端电压Ubattery变化,分析端电压变化曲线特性,辨识锂电池离散状态空间模型中的参数,所述参数包括欧姆内阻R0,极化电阻R1,极化电容C1;步骤4,分别通过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实时采集工况下锂电池的端电压Vt(k)和充放电电流Is(k);步骤5,基于步骤2中建立的锂电池离散状态空间模型设计离散变结构观测器,并将步骤4中采集到的锂电池端电压Vt(k)和充放电电流Is(k)作为信号输入,实时估计锂电池SOC;所述离散变结构观测器的方程式如下:其中,x(k)为锂电池k时刻的状态变量,为x(k)的估计值,x(k+1)为锂电池(k+1)时刻的状态变量,为x(k+1)的估计值,为y(k)的估计值,λ为正反馈输入矩阵,v(k)为外在正反馈补偿信号,h为离散变结构观测器的增益矩阵,G为离散变结构观测器的系统矩阵,H为离散变结构观测器的输入矩阵,C为离散变结构观测器的输出矩阵,C=[1 0 0],并设Cλ≠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5057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