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主动粘/脱附的接触力自感知与自适应仿壁虎脚掌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0905.5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794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俞志伟;谢家兴;石叶;杨新海;杨斌;戴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具有主动粘/脱附的接触力自感知与自适应仿壁虎脚掌,属于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它包括小腿梁(1)、一维力传感器(2)、牵线舵机支架(3)、旋转支撑架(4)、牵线舵机(5)、旋转法兰(6)、二维力传感器(7)、球头(8)、球关节盖、弹簧、脚趾片基底和粘附材料。本发明可以主动驱动多个脚趾,实现主动粘附和主动脱附功能;采用不同方向的一维力和二维力传感器组合,与主动粘附和脱附机构运动解耦,避免了运动与力感知的耦合问题;增加了具有8个复位弹簧约束的3自由度的球关节,脚掌具有空间表面自适应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脱附 脚掌 感知 二维力传感器 脚趾 接触力 球关节 自适应 牵线 壁虎 粘附 一维力传感器 机器人技术 旋转支撑架 自适应能力 舵机支架 复位弹簧 机构运动 空间表面 旋转法兰 粘附材料 主动驱动 耦合问题 小腿梁 弹簧 舵机 解耦 片基 球头 | ||
【主权项】:
1.一个具有主动粘/脱附的接触力自感知与自适应仿壁虎脚掌,安装于小腿梁上,其特征在于:定义三维坐标系,Z轴为脚掌向上方向,Y轴为脚掌向后方向,X轴为脚掌向左方向;该具有主动粘/脱附的接触力自感知与自适应仿壁虎脚掌包括一维力传感器(2)、牵线舵机支架(3)、牵线舵机(5)、旋转支撑架(4)、旋转法兰(6)、二维力传感器(7)、球头(8)、球关节盖;其中一维力传感器(2)一端与小腿梁固定,另一端与牵线舵机支架(3)固定;一维力传感器(2)的XY面贴有Z向应变片(2a);其中牵线舵机(5)置于牵线舵机支架(3)内;其中旋转支撑架(4)固定于牵线舵机支架(3)上方,牵线舵机(5)输出轴平行Z轴,牵线舵机(5)输出轴穿出旋转支撑架(4),并与旋转法兰(6)固定;其中二维力传感器(7)顶端与牵线舵机支架(3)下端固定,二维力传感器(7)的YZ面和XZ面分别贴有X向应变片(7a)和Y向应变片(7b);其中球头(8)的上部为杆端、下部为球端,球头的杆端与二维力传感器(7)底端固定,其中球关节盖由球关节上盖(9)和球关节下盖(10)组成,两者固定并将球头(8)的球端包裹在内;球关节盖有四个均布的侧表面,每个侧表面固定有一脚趾片,每个脚趾片下方贴有粘附材料;球关节盖的每个侧表面与二维力传感器(7)之间安装有弹簧;四个上述脚趾片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一号脚趾片(11)、二号脚趾片(12)、三号脚趾片(13)、四号脚趾片(14);每个脚趾片前部两端和根部两侧各有一个定位端;其中一号脚趾片(11)按逆时针方向前部两端的定位端依次为一号脚趾片一号端(11‑1)、一号脚趾片二号端(11‑2),根部两侧的定位端依次为一号脚趾片三号端(11‑3)、一号脚趾片四号端(11‑4),其中二号脚趾片(12)按逆时针方向前部两端的定位端依次为二号脚趾片一号端(12‑1)、二号脚趾片二号端(12‑2),根部两侧的定位端依次为二号脚趾片三号端(12‑3)、二号脚趾片四号端(12‑4),其中三号脚趾片(13)按逆时针方向前部两端的定位端依次为三号脚趾片一号端(13‑1)、三号脚趾片二号端(13‑2),根部两侧的定位端依次为三号脚趾片三号端(13‑3)、三号脚趾片四号端(13‑4),其中四号脚趾片(14)按逆时针方向前部两端的定位端依次为四号脚趾片一号端(14‑1)、四号脚趾片二号端(14‑2),根部两侧的定位端依次为四号脚趾片三号端(14‑3)、四号脚趾片四号端(14‑4);其中球关节盖的均匀布置四个轴向通孔,对应一号脚趾片(11)和二号脚趾片(12)之间的通孔称作球关节盖c孔(9c),对应二号脚趾片(12)和三号脚趾片(13)之间的通孔称作球关节盖d孔(9d),对应三号脚趾片(13)和四号脚趾片(14)之间的通孔称作球关节盖a孔(9a),对应四号脚趾片(14)和一号脚趾片(11)之间的通孔称作球关节盖b孔(9b);其中二维力传感器(7)底部均匀布置四个轴向通孔,对应一号脚趾片(11)和二号脚趾片(12)之间的通孔称二维力传感器一号孔(7‑1),对应二号脚趾片(12)和三号脚趾片(13)之间的通孔称作二维力传感器二号孔(7‑2),对应三号脚趾片(13)和四号脚趾片(14)之间的通孔称作二维力传感器三号孔(7‑3),对应四号脚趾片(14)和一号脚趾片(11)之间的通孔称作二维力传感器四号孔(7‑4);其中旋转支撑架(4)按逆时针方向均匀设置四个通孔,依次称为旋转支撑架a孔(4a)、旋转支撑架b孔(4b)、旋转支撑架c孔(4c)、旋转支撑架d孔(4d);其中旋转法兰(6)按逆时针方向均匀设置四个固定端,依次称为旋转法兰a端(6a)、旋转法兰b端(6b)、旋转法兰c端(6c)、旋转法兰d端(6d);该脚掌设置有16根线,分别为一号脚趾a脱附线(11a)、一号脚趾b脱附线(11b)、一号脚趾c粘附线(11c)、一号脚趾d粘附线(11d)、二号脚趾a脱附线(12a)、二号脚趾b脱附线(12b)、二号脚趾c粘附线(12c)、二号脚趾d粘附线(12d)、三号脚趾a脱附线(13a)、三号脚趾b脱附线(13b)、三号脚趾c粘附线(13c)、三号脚趾d粘附线(13d)、四号脚趾a脱附线(14a)、四号脚趾b脱附线(14b)、四号脚趾c粘附线(14c)、四号脚趾d粘附线(14d);其中一号脚趾b脱附线(11b)一端固定于一号脚趾片二号端(11‑2),通过旋转支撑架a孔(4a)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a端(6a);其中二号脚趾a脱附线(12a) 一端固定于二号脚趾片一号端(12‑1),通过旋转支撑架a孔(4a)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a端(6a);其中二号脚趾b脱附线(12b)一端固定于二号脚趾片二号端(12‑2),通过旋转支撑架b孔(4b)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b端(6b);其中三号脚趾a脱附线(13a) 一端固定于三号脚趾片一号端(13‑1),通过旋转支撑架b孔(4b)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b端(6b);其中三号脚趾b脱附线(13b) 一端固定于三号脚趾片二号端(13‑2),通过旋转支撑架c孔(4c)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c端(6c);其中四号脚趾a脱附线(14a) 一端固定于四号脚趾片一号端(14‑1),通过旋转支撑架c孔(4c)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c端(6c);其中四号脚趾b脱附线(14b) 一端固定于四号脚趾片二号端(14‑2),通过旋转支撑架d孔(4d)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d端(6d);其中一号脚趾a脱附线(11a)一端固定于一号脚趾片一号端(11‑1),通过旋转支撑架d孔(4d)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d端(6d);其中一号脚趾d粘附线(11d)一端固定于一号脚趾片四号端(11‑4),依次经过球关节盖a孔(9a)、二维力传感器三号孔(7‑3)、旋转支撑架c孔(4c)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a端(6a);其中二号脚趾c粘附线(12c)一端固定于二号脚趾片三号端(12‑3),依次经过球关节盖a孔(9a)、二维力传感器三号孔(7‑3)、旋转支撑架c孔(4c)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a端(6a);其中二号脚趾d粘附线(12d)一端固定于二号脚趾片四号端(12‑4),依次经过球关节盖b孔(9b)、二维力传感器四号孔(7‑4)、旋转支撑架d孔(4d)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b端(6b);其中三号脚趾c粘附线(13c)一端固定于三号脚趾片三号端(13‑3),依次经过球关节盖b孔(9b)、二维力传感器四号孔(7‑4)、旋转支撑架d孔(4d)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b端(6b);其中三号脚趾d粘附线(13d)一端固定于三号脚趾片四号端(13‑4),依次经过球关节盖c孔(9c)、二维力传感器一号孔(7‑1)、旋转支撑架a孔(4a)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c端(6c);其中四号脚趾c粘附线(14c)一端固定于四号脚趾片三号端(14‑3),依次经过球关节盖c孔(9c)、二维力传感器一号孔(7‑1)、旋转支撑架a孔(4a)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c端(6c);其中四号脚趾d粘附线(14d)一端固定于四号脚趾片四号端(14‑4),依次经过球关节盖d孔(9d)、二维力传感器二号孔(7‑2)、旋转支撑架b孔(4b)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d端(6d);其中一号脚趾c粘附线(11c)一端固定于一号脚趾片三号端(11‑3),依次经过球关节盖d孔(9d)、二维力传感器二号孔(7‑2)、旋转支撑架b孔(4b)后,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法兰d端(6d)。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6090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偏心非圆齿轮驱动的单腿跳跃机构
- 下一篇:一种行走式运输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