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空间中多智能体系统的定位及环绕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1559.2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2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史莹晶;李瑞;鲍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空间中多智能体系统的定位及环绕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对未知目标的估计器,结合估计器的平面收敛性,对目标未知位置进行定位;其次,设计分布式控制器和协调器,结合多智能体间有通信及无通信两种情况,建立了三种环绕算法,实现智能体系统对于未知目标的不同类的环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空间 智能 体系 定位 环绕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三维空间中多智能体系统的定位及环绕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估计器
并利用
对目标位置进行定位;(1.1)、估计器![]()
其中,
表示
一阶导,τij(t),j=1,2,3表示智能体体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单位矢量,由智能体与目标之间的方位角和环绕轨道的法向量决定,上角标T表示转置;xi(t)表示第i个智能体的位置;(1.2)、判断估计器
是否收敛,如果收敛进入步骤(1.3),如果不收敛则进入步骤(1.2);(1.3)、以环绕轨道的法向量为基准,将智能体与目标间的方位角作为
的输入信号,利用
对三维空间中多智能体系统中的目标位置进行定位;(2)、建立控制器,使智能体完成对目标的环绕;
其中,||*||表示欧式范数,ρi表示第i个智能体环绕目标的期望半径,vi表示第i个智能体环绕目标的期望速度,
表示第i个智能体的协调器,ni表示第i个智能体对目标的环绕轨道法向量;(3)、根据多智能体间的信息交互情况,建立协调器,使多智能体系统按照一定的协调关系对目标进行环绕控制;(3.1)、当多智能体间有信息交互时,利用多智能体对目标进行一致环绕;建立协调器![]()
以智能体与目标之间的方位角作为
的输入信号,当满足vi/ρi=vj/ρj≠0和kψ<vi/[(n‑1)(2π)μρi]时,多智能体系统实现对目标的一致环绕;其中,kψ、μ为可设计的参数,sig(·)μ是由符号函数sgn构造的函数,即sig(·)μ=sgn(·)|·|μ,ψi(t)表示第i个智能体与目标之间的方位角,n表示多智能体个数;(3.2)、当多智能体间无信息交互时,利用多智能体对目标进行均匀环绕或一致环绕;(a)、当每个智能体间为完全探测时,利用多智能体对目标进行均匀环绕或一致环绕;均匀环绕时,建立协调器![]()
以相邻智能体相对目标形成的夹角作为
的输入信号,当满足vi=v≠0及
时,多智能体系统实现对目标均匀环绕;其中,
为可设计的参数,δi(t)表示智能体i和智能体i+1相对目标形成的夹角,v和ρ表示每个智能体环绕目标的期望速度和期望半径,且均相同;一致环绕时,建立协调器![]()
以相邻智能体相对目标形成的夹角作为
的输入信号,当满足vi=v≠0及
时,多智能体系统实现对目标一致环绕;其中,
为可设计的参数;(b)、当每个智能体间的探测关系满足生成树时,将多智能体系统按照生成树分成多个组,再利用每组多智能体对目标进行一致环绕;建立协调器![]()
以相邻智能体相对目标形成的夹角作为
的输入信号,当满足vi=vl≠0,i∈{i|xi∈L},及kl<vl/(2πρl)时,按照生成树分成的各组智能体均实现对目标的一致环绕,其中,kl为可设计的参数,l表示按生成树分组的组标号,vl和ρl表示第l组智能体环绕目标的期望速度和期望半径,且均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6155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系统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业务流调度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