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式涵道旋翼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2892.3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7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伊国兴;徐泽远;魏振楠;王思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29/00 | 分类号: | B64D29/00;B64C27/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迟芳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电动式涵道旋翼无人机,它涉及一种无人机。传统涵道式无人机使用缠绕机缠绕式涵道,这种类型的涵道式无人机的质量重、结构固定、成本高且结构设计不合理,同时驱动方式落后。本发明中多个第一塑料圆环和多个第二塑料圆环同轴设置且交替连接形成涵道本体,多个轴向支架设在涵道本体上,每个轴向支架的顶部与上支撑架相连接,螺旋桨、导流片用支架和舵机用支架从上至下依次套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多个导流片设在导流片用支架上,每个导流片的两端分别与导流片用支架和涵道本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多个舵片设在舵机用支架上,每个舵片的两端分别与舵机用支架和涵道本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用于航天航空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式涵道旋翼 无人机 | ||
【主权项】:
1.一种电动式涵道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支撑架(1)、电机(2)、螺旋桨(4)、导流片用支架(5)、舵机用支架(6)、涵道(7)、多个导流片(8)和多个舵片(9);所述涵道(7)包括多个第一塑料圆环(7‑1)、多个第二塑料圆环(7‑2)和多个轴向支架(7‑3),所述多个第一塑料圆环(7‑1)和多个第二塑料圆环(7‑2)同轴设置且交替连接形成涵道本体,所述多个轴向支架(7‑3)均竖直设置在涵道本体上,上支撑架(1)设置在涵道本体的正上方,每个轴向支架(7‑3)的顶部与上支撑架(1)相连接,电机(2)位于涵道本体内且其顶部设置在上支撑架(1)上,电机(2)的输出轴与涵道本体的中心轴线相重合,螺旋桨(4)、导流片用支架(5)和舵机用支架(6)从上至下依次套装在电机(2)的输出轴上,多个导流片(8)均匀设置在导流片用支架(5)上,每个导流片(8)的两端分别与导流片用支架(5)和涵道本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多个舵片(9)均匀设置在舵机用支架(6)上,每个舵片(9)的两端分别与舵机用支架(6)和涵道本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上支撑架(1)包括管夹(14)、电机用支座(15)和四根连接管(16),所述管夹(14)设置在电机用支座(15)的正上方,用于定位四根连接管(16),电机用支座(15)的底面用于定位电机(2),每根连接管(16)的一端设置在管夹(14)处,每根连接管(16)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轴向支架(7‑3)上;第一塑料圆环(7‑1)为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圆环,第二塑料圆环(7‑2)为发泡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圆环;多个轴向支架(7‑3)均匀设置在涵道本体上,每个轴向支架(7‑3)包括上连接头(7‑3‑1)、下连接头(7‑3‑2)和两个碳纤维板(7‑3‑3),两个碳纤维板(7‑3‑3)中的一个碳纤维板(7‑3‑3)设置在涵道本体的外壁上,两个碳纤维板(7‑3‑3)中的另一个碳纤维板(7‑3‑3)设置在涵道本体的内壁上,两个碳纤维板(7‑3‑3)在第一塑料圆环(7‑1)处可拆卸连接,下连接头(7‑3‑2)位于两个碳纤维板(7‑3‑3)的顶部,下连接头(7‑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碳纤维板(7‑3‑3)可拆卸连接,上连接头(7‑3‑1)可拆卸连接在下连接头(7‑3‑2)的顶部,上连接头(7‑3‑1)上加工有与上支撑架(1)相配合的通孔;导流片用支架(5)上均匀加工有多个与导流片(8)一一对应设置的长孔,每个导流片(8)对应有一个第一转动支座(10)和一个第二转动支座(11),每个导流片(8)与涵道本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0°至15°,每个导流片(8)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支座(10)与其对应的长孔转动配合,每个导流片(8)的另一端通过其对应的第二转动支座(11)与涵道本体的内壁转动配合;导流片(8)为厚度为0.5mm的碳纤维导流片;每个舵片(9)对应有一个第一连接支座(12)和一个第二连接支座(13),每个舵片(9)的一端通过其对应的第一连接支座(12)与其舵机用支架(6)相连接,每个舵片(9)的另一端通过其对应的第二连接支座(13)与涵道本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涵道(7)还包括外皮,所述外皮为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缠绕在涵道本体的外壁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7289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