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及上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3526.X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38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郑新奇;张永虹;李佳阳;艾刚;刘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05B13/04 | 分类号: | B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及上色方法,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包括:主体支架(1)、工作台单元(2)、压电喷墨单元(3)、X向移动导轨组件(4)、Z向移动导轨组件(5)和总控制器。优点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上色速率快以及上色精确的优点,可有效保证3D打印模型的上色品质,提高用户的打印体验。 1 | ||
搜索关键词: | 上色 打印 后处理 上色系统 导轨组件 工作台单元 压电喷墨 主体支架 总控制器 保证 | ||
所述主体支架(1)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水平支座(1.1)和立柱(1.2);
所述工作台单元(2)包括工作台(2.1)、驱动螺杆(2.2)、工作台底座(2.3)以及工作台伺服电机(2.4);所述工作台底座(2.3)与所述水平支座(1.1)的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工作台(2.1)置于所述工作台底座(2.3)的上方;所述驱动螺杆(2.2)的底部与所述工作台底座(2.3)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螺杆(2.2)的顶部与所述工作台(2.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螺杆(2.2)还通过传动件与所述工作台伺服电机(2.4)连接,所述工作台伺服电机(2.4)驱动所述驱动螺杆(2.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工作台(2.1)转动;
所述Z向移动导轨组件(5)包括Z轴伺服电机(5.1)以及Z轴导轨(5.2);所述Z轴导轨(5.2)固定于所述立柱(1.2)上;所述压电喷墨单元(3)安装于所述Z轴导轨(5.2)上,在所述Z轴伺服电机(5.1)的驱动下,所述压电喷墨单元(3)沿所述Z轴导轨(5.2)进行Z向的升降运动;
所述X向移动导轨组件(4)包括X轴伺服电机(4.1)以及X轴导轨(4.2);所述X轴导轨(4.2)固定于所述水平支座(1.1)上;所述立柱(1.2)的底端安装于所述X轴导轨(4.2)上,在所述X轴伺服电机(4.1)的驱动下,所述立柱(1.2)沿所述X轴导轨(4.2)进行X向的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压电喷墨单元(3)进行X向的移动;
所述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电喷墨单元(3)、所述工作台伺服电机(2.4)、所述Z轴伺服电机(5.1)以及所述X轴伺服电机(4.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喷墨单元(3)包括墨水仓(3.1)、墨水输送管(3.2)以及喷头组件(3.3);所述墨水仓(3.1)的内部安装有n个墨盒,n为自然数;所述墨水仓(3.1)的外部具有n个墨水输出口;每个所述墨水输出口均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墨盒连通;
所述喷头组件(3.3)包括外置喷头(3.3.1)以及集束喷头组件(3.3.2);所述集束喷头组件(3.3.2)包括:集束喷头基座(3.3.2.1),所述集束喷头基座(3.3.2.1)的内部形成有n个独立的墨水腔(3.3.2.2);所述集束喷头基座(3.3.2.1)的底部具有与各个所述墨水腔(3.3.2.2)分别连通的喷头输出口,各个所述喷头输出口均与所述外置喷头(3.3.1)连通;
在所述集束喷头基座(3.3.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压电陶瓷板(3.3.2.3),所述压电陶瓷板(3.3.2.3)的表面固定有n个压电驱动单元(3.3.2.4);每个所述压电驱动单元(3.3.2.4)的中心开设有喷头输入口(3.3.2.5),每个所述喷头输入口(3.3.2.5)的一端通过独立的一个墨水输送管(3.2)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墨水仓(3.1)的墨水输出口连通;每个所述喷头输入口(3.3.2.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墨水腔(3.3.2.2)连通;
各个所述压电驱动单元(3.3.2.4)均连接到所述总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腔(3.3.2.2)按从喷头输入口(3.3.2.5)到喷头输出口的方向,其直径逐渐变小,形成上粗下细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喷头(3.3.1)的直径在0.05mm‑0.1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喷头(3.3.1)采用铝合金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组件(3.3)为可拆卸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仓(3.1)为可拆卸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输送管(3.2)采用PU软管。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架(1)采用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用于穿过线缆;在所述主体支架(1)安装有计算机接口(6)和电源接口(7);所述总控制器与所述计算机接口(6)连接;所述计算机接口(6)通过线缆分别与所述压电喷墨单元(3)、所述工作台伺服电机(2.4)、所述Z轴伺服电机(5.1)以及所述X轴伺服电机(4.1)连接;外部电源与所述电源接口(7)连接;所述电源接口(7)通过供电线缆分别与所述压电喷墨单元(3)、所述工作台伺服电机(2.4)、所述Z轴伺服电机(5.1)以及所述X轴伺服电机(4.1)连接。
10.一种用于3D打印模型后处理的自动喷墨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用3D打印机打印得到未上色的3D打印模型;
步骤2,将未上色的所述3D打印模型固定于工作台(2.1)的表面;其中,固定方式为:采用水溶性胶进行粘合固定;
步骤3,总控制器接收模型颜色文件;然后,所述总控制器根据所述模型颜色文件,执行以下控制过程:
当所述总控制器需要对所述3D打印模型的某个特定位置A进行上色时,所述总控制器对工作台伺服电机(2.4)进行控制,工作台伺服电机(2.4)通过驱动螺杆(2.2)带动工作台(2.1)转动到特定的最佳上色位置;
同时,所述总控制器根据3D打印模型的高度以及特定位置A,对X轴伺服电机(4.1)进行控制,在X轴伺服电机(4.1)的驱动下,立柱(1.2)沿X轴导轨(4.2)进行X向的移动,进而带动压电喷墨单元(3)进行X向的移动;同时,所述总控制器根据3D打印模型的高度以及特定位置A,对Z轴伺服电机(5.1)进行控制,在Z轴伺服电机(5.1)的驱动下,压电喷墨单元(3)沿Z轴导轨(5.2)进行Z向的升降运动;最终将压电喷墨单元(3)移动到与特定位置A对应的最佳喷墨位置;
步骤4,所述总控制器根据特定位置A需要上色的颜色值,向与对应颜色墨盒连接的压电驱动单元(3.3.2.4)发送喷墨指令,压电驱动单元(3.3.2.4)使压电陶瓷板(3.3.2.3)的对应位置产生形变,从而使对应的墨水腔(3.3.2.2)的体积收缩,因此,对应颜色墨盒内的墨水通过墨水输送管进入对应的墨水腔,最后通过外置喷头喷射在3D打印模型的特定位置A的表面,实现对3D打印模型的特定位置进行特定颜色的上色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7352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涂机器人双编码器冗余系统
- 下一篇:隧道侧壁喷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