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路系统三向主被动吸振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8260.8 | 申请日: | 2016-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9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恺;张针粒;曹为午;刘远国;余永丰;马玺越;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21/06 | 分类号: | F16L21/06;F16L55/04;F16F15/03;F16F15/073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李爱英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舰船管路振动噪声控制。一种管路系统三向主被动吸振环,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环形卡箍(1),6个单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器(2);本发明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抑振模式。主动抑振模式是利用管路结构上的传感器测得振动的信号,通过自适应控制算法控制环形卡箍上6个单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器的线圈电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与管路线谱振动相位相反、幅值相当的输出力,从而抵消管路的线谱振动,实现主动振动抑制;被动抑振模式是通过安装合适刚度的膜片弹簧,调谐6个单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器的各自刚度,使其对某根线谱振动具有最优的抑制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系统 被动 吸振环 | ||
【主权项】:
1.一种管路系统三向主被动吸振环,其特征是:它包括:环形卡箍(1),6个单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器(2);所述环形卡箍(1)用于实现与管路法兰或管路的连接,在所述环形卡箍(1)上,管路的轴向、径向和周向方向上各设置两个单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器(2);且每个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单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器(2)沿所述环形卡箍(1)在该方向上的对称面对称;所述单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器(2)包括:永磁铁(2‑1),外壳(2‑2),直线轴承(2‑3),端盖(2‑4),膜片弹簧(2‑5),线圈套筒(2‑6),导杆(2‑7)以及连接件(2‑8);所述外壳(2‑2)一端开口,一端具有空心圆柱凸台;所述永磁铁(2‑1)同轴安装在所述外壳(2‑2)的中心孔内,永磁铁(2‑1)一端与所述外壳(2‑2)内底面固接,另一端加工有与其中心孔同轴的环形槽;所述直线轴承(2‑3)安装在所述外壳(2‑2)端部的空心圆柱凸台内;所述端盖(2‑4)安装在所述外壳(2‑2)的开口端;所述膜片弹簧(2‑5)为中部镂空的圆形薄片,同轴固定在所述外壳(2‑2)内部;所述线圈套筒(2‑6)为一端开口的空心圆筒结构,位于外壳(2‑2)内部所述膜片弹簧(2‑5)与所述永磁铁(2‑1)之间,其开口端外圆周缠绕线圈后位于所述永磁铁(2‑1)环形槽内,且线圈与永磁铁(2‑1)的凹槽外壁有间隙;所述导杆(2‑7)一端穿过永磁铁(2‑1)的中心孔后位于所述直线轴承(2‑3)的中心孔内,另一端依次穿过线圈套筒(2‑6)和膜片弹簧(2‑5)的中心孔后与所述连接件(2‑8)相连,所述连接件(2‑8)压紧所述膜片弹簧(2‑5);所述导杆(2‑7)位于膜片弹簧(2‑5)与线圈套筒(2‑6)之间的部分设置有轴肩,所述线圈套筒(2‑6)固接在该轴肩上;所述单自由度主被动动力吸振器(2)通过连接件(2‑8)安装在所述环形卡箍(1)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7826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易拆快速连接管接头
- 下一篇:双密封式管道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