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决城市内涝的分散蓄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87146.1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51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任良治;任柏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7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分散蓄水方法,包括绘制城市等高线大比例尺地形图;将城市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地面径流单元;收集城市历史降雨资料;规划设计地面径流单元内蓄水结构;施工;后期使用及维护;其中,地面径流单元内蓄水结构包括沉淀池和蓄水池修建在城市公路下方,在沉淀池与蓄水池之间的隔离墙上部设置过水孔,在沉淀池的上方设置水篦,沉淀池、蓄水池安装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管道,在沉淀池、蓄水池的一侧底部设置清淤槽,沉淀池、蓄水池的底面朝清淤槽的方向逐渐倾斜形成坡度α的斜面,沉淀池、蓄水池分别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盖板和人行梯。成本低、蓄水能力强、可实施性高,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且积蓄的雨水可以再次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解决 城市 内涝 分散 蓄水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解决城市内涝的分散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绘制城市等高线大比例尺地形图;第二步:根据城市等高线大比例尺地形图,结合现场实地察看城市街道分布情况,将城市街道划分成若干个地面径流单元;第三步:收集城市历史降雨资料,包括历年平均降雨量、历史洪水位、被淹的最高水位;第四步:规划设计;(Ⅰ)、根据该城市暴雨季节的平均降雨量,计算该城市的面雨量,再根据平均面雨量算出每一个地面径流单元的总降雨量;(Ⅱ)、在每一个地面径流单元的公路低洼处规划沉淀池和蓄水池,蓄水池的总容积要大于计算的总降雨量;(Ⅲ)、可行性研究;采用反算法进行论证和验算,即该地面径流单元内的蓄水池总容积,是否大于该地面径流单元内被淹的最高水位时的积水量;验算公式:W≥(S1‑S2)h式中,W——地面径流单元内蓄水池总容积S1——地面径流单元总面积S2——地面径流单元内建筑物所占面积h——地面径流单元最高洪水位平均高度(Ⅳ)、施工图设计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地面径流单元内蓄水结构,包括沉淀池(1)和蓄水池(2),所述沉淀池(1)和蓄水池(2)修建在城市公路下方,并沿城市公路的延伸方向一前一后设置,在沉淀池(1)和蓄水池(2)的上方修建还原市政道路,在沉淀池(1)与蓄水池(2)之间的隔离墙(3)上部设置过水孔(4),使经过沉淀池(1)沉淀后的雨水进入蓄水池(2),在沉淀池(1)的上方设置强度足够承载重型车辆的水篦(5),所述沉淀池(1)、蓄水池(2)安装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管道(6),通气管道(6)的上端安放在人行道的花台内用于将沉淀池(1)、蓄水池(2)内的空气排出,在沉淀池(1)、蓄水池(2)的一侧底部设置清淤槽(7),所述清淤槽(7)比沉淀池(1)、蓄水池(2)低,且沉淀池(1)、蓄水池(2)的底面朝清淤槽(7)的方向逐渐倾斜形成坡度α的斜面,所述沉淀池(1)、蓄水池(2)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排污口(8)并通过排污口盖板(9)封住,所述沉淀池(1)、蓄水池(2)内设置有正对各自对应的排污口(8)的人行梯(10);第五步:施工为了施工期间少影响交通,在市区内分段进行施工,在汛期来临之前施工完毕;第六步:后期使用及维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未经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8714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