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毒性削减的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与安全生态利用集成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05171.8 | 申请日: | 201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17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谢显传;秦龙;黄玉;孙捷;李爱民;安树青;买文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3/28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毒性削减的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与安全生态利用集成技术,其技术步骤为:(1)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2)芬顿流化床处理;(3)人工湿地净化处理:造纸尾水流经表面流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后进入下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然后再进入水生植物塘进行净化,最后作为景观再生水回用至受纳水体。本发明根据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芬顿流化床以及人工湿地的不同技术优势及特点进行科学组合与设计,形成一套可有效削减毒性的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与安全生态利用技术集成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常规或单项水处理工艺技术难以实现造纸废水达标排放与安全生态利用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毒性 削减 造纸 废水 深度 处理 安全 生态 利用 集成 技术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毒性削减的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与安全生态利用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内循环厌氧(IC)反应器处理:所述的内循环厌氧(IC)反应器的COD负荷为10‑15g/L,温度为15‑35℃,pH为5.0‑8.0,反应器的COD容积负荷要求达到10‑15.0kg/m3·d,水力停留时间达到4‑24h;(2)芬顿流化床处理:所述的芬顿流化床主要由调节池、提升泵和主体反应塔组成;其中,所述的主体反应塔内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为树脂、活性炭、建筑砂、石英砂、沸石、陶粒、皂石碎屑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填料颗粒平均粒径0.2‑4.0mm,填料体积为主体反应塔体积的20%‑50%;主体反应塔pH值控制在3.0‑4.0,水流停留时间为10‑60min;(3)人工湿地净化处理:所述的人工湿地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造纸尾水流经表面流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后进入下一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然后再进入水生植物塘进行净化,最后作为景观再生水回用至受纳水体;所述的表面流人工湿地主要由填料层以及填料层上种植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与挺水植物构成,所述的填料层厚度为0.2‑0.5m,填料为粒径达10‑80mm的砾石,填料孔隙率为20%‑40%;所述的沉水植物为菹草、苦草、狐尾藻及金鱼藻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浮叶植物为睡莲、萍蓬草、芡实、眼子菜、荇菜、菱、金银莲花及荷花中的一种或多种,挺水植物为芦苇、水生鸢尾、菖蒲、再力花、梭鱼草、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多种,种植密度均为5‑15株/m2;所述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层厚度为0.6‑1.0m,从下至上共分3层,第一层为砾石层,高度0.2‑0.4m,粒径5‑20mm;第二层为陶粒层,高度0.2‑0.4m,粒径10‑25mm;第三层为鹅卵石层,高度0.2‑0.4m,粒径20‑40mm,所述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表层种植芦苇、美人蕉、水葱或鸢尾的一种或多种,种植密度为5‑15株/m2;所述步骤(1)内循环厌氧(IC)反应器处理的进水需经过水解酸化预处理;所述步骤(2)芬顿流化床处理中,控制主体反应塔内的上升流速为30‑150m/h,保证导流板顶部低于填料悬浮层顶部;所述步骤(3)人工湿地净化处理中,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采用多点进水方式,并配有导流冲淤管道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0517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